中国科幻小说红到欧美
《三体》获星云奖提名
2015年03月04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本报记者 师文静
  近日,中国科幻作家刘慈欣《三体》系列第一部英文版入围美国2014年度“星云奖”长篇小说提名名单,与其他长篇一起角逐在美国以及世界科幻界都具有重要影响的奖项。这一消息让科幻文学业内人士欢欣鼓舞。其实,此前科幻文学在主流文学之外很少为大众所关注,但是近年来在《三体》的带动下,它作为一股新的力量正在占据文坛的一席之地。
《三体》销售超50万套
  《三体》系列(《三体》《三体II:黑暗森林》《三体III:死神永生》第一部于2006年与读者见面后,成为中国大陆最畅销的科幻长篇小说之一,累计销售超50万套。据了解,自去年11月亮相美国至今,《三体》系列第一部英文版海外销量已逾2.2万册,第二、第三部英文版也将陆续出版。
  星云奖是由美国科幻和奇幻作家协会所设立的奖项,与“雨果奖”并称为国际幻想小说领域的“双奖”。其中星云奖更是因其专业人士投票,而堪称科幻界“奥斯卡”。《三体》的入围也被业内人士称为“刘慈欣再次创造历史”。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博士生导师、科幻作家吴岩告诉记者,一部翻译的外国作品能够在英语文学的世界里产生一定的影响,可以说《三体》确实超乎了大家的预料。
  总是给人带来意外的《三体》对中国科幻文学来说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吴岩对《三体》这部作品评价非常高:《三体》是新中国建立后写得最好的科幻小说,也是中国科幻小说从不成熟走向成熟的标志,更重要的是《三体》对中国科幻文学有很大的推动作用,它出版之后中国科幻文学领域开始受到重视。

青年作家要扬长避短
  其实,不少业内人士对当下的科幻文学创作的整体环境看好。刘慈欣、韩松、王晋康,以及更年轻一代的陈楸帆、飞氘、夏笳、宝树、江波等少数作家的优秀之作,足以媲美西方一流的科幻作品。2014年,陈楸帆的《造像者》、王晋康的《逃出母宇宙》、宝树的《时间之墟》等作品也受到读者的关注。
  吴岩认为,从中国科幻的整体创作情况看,写得最好的还是韩松、刘慈欣等“60后”作家,至于王晋康老师则超过了70岁。他们的社会经历、阅历、人生感悟已经很丰富,作品也比较成熟。“为什么当下出现的一些科幻作品大家觉得不过瘾?可能是读者觉得这些作品在讲爱情、家庭、孩子等问题上意淫成分太重。‘60后’‘70后’这批作家生活阅历增加了,就会写得更好。吴岩认为国外的作家,一般更年轻的在构思上更有冲击力,科技创意也会很强。中国的青年作家要扬长避短。”

脱掉模仿的外壳
  提到中国科幻文学与世界科幻文学的对比,作家韩松则认为,科幻文学在国内仍是小众,都还没有引起更大范围的关注,总体上说创作质量还不是很高,“整体上我们还在模仿西方的科幻,缺少自己独特的东西,缺少让人‘哇’地叫出声来的东西。核心是想象力不够,也缺乏思考的深度和锐度。”
  其实,提到这些短板,吴岩则没有那么悲观。他称,不仅仅是写作者在模仿西方科幻文学的结构和构思,也有不少写作者在模仿刘慈欣和韩松的作品。“但是很多文学创作就是从借鉴开始的,莫言、余华等作家最开始也是看西方现代派来模仿,最后才找到自己的东西。我觉得模仿不是坏事,而模仿之后要脱掉模仿的外壳,把自己的东西发育出来。其实大家都很想创新,不是没有创新的设想,而是暂时还做不到,需要假以时日,等待好的作品和创意。”
  谈到科幻文学的阅读现状,吴岩认为,科幻文学不一定非得大众化。“对于很多人来说,觉得读科幻文学一点儿意义都没有,有的人再怎么让他读,他们也读不下去。不要认为科幻是给所有人读的东西,科幻文学本身应该有一批特定的读者,就像侦探小说一样,有固定的读者群就可以。但是《三体》已经跳出了科幻小说领域,进入到流行小说范畴,变成流行文学,这是不一样的。不是所有的科幻小说都会进入流行领域。”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