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步渐行”有时比“大刀阔斧”好
2015年03月12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对于共识多、争议少的问题,改革加速度是应该的。对于民众尚有争议,一时还难以形成广泛共识的问题,采取“小步渐进”的策略最为适宜。
  本报评论员 沙元森
  在今年两会之前,有关延迟退休的问题就已经讨论了很久。很多人以为,今年两会针对这个问题或许有“快刀斩乱麻”的动作,但是从人社部部长尹蔚民在两会上的解答可以看出,延迟退休方案大概后年才能推出,其间还要经中央同意后征求社会意见,此后最快也要五年才能进入实施阶段。由此可见,中央对延迟退休这项改革是非常审慎的,真正是“小步徐趋、渐进到位”。之所以要采取这种改革策略,固然是基于对国情和现实的考量,更重要的则是对民意的尊重。
  改革开放已经搞了三十多年,谈起改革,我们已经习惯了大刀阔斧,尤其是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的观念深入人心,“杀出一条血路”的改革精神更是激励了国人。十八届三中全会确定全面深化改革,改革在很多领域都呈现出提速的趋势,同时也更加有序,而不是一味地讲冲杀。有关延迟退休的改革就很好地体现了“蹄疾步稳”的改革策略。
  所谓“蹄疾步稳”,就是既要有时不我待的紧迫感,还要有步步为营的稳定性。具体哪些方面需要快字当头,哪些方面需要稳字当头,民意共识显然已经成为越来越重要的标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上台以来,在“反四风”上紧锣密鼓,在简政放权上全面推进,最终明显扭转了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也提前实现了本届政府减少三分之一行政审批事项的目标。对权力的制约采取了霹雳手段,是因为民众对变革现状的意愿已经非常强烈。对于共识多、争议少的问题,改革加速度是应该的。对于民众尚有争议,一时还难以形成广泛共识的问题,采取“小步渐进”的策略最为适宜。“研究制定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是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的,但是直至今日人社部也没有拿出具体的路线图,只有一个大概的时间表。人社部为什么表现得这么稳重?诚如尹蔚民所说,目前社会上对这个问题没有形成共识,有一部分人赞成渐进式延迟退休,但是也有一部分人是反对的。
  在事关民众个人具体感受的改革领域,能否充分尊重民意是决定改革成败的关键。延迟退休虽是大势所趋,但是何时延迟、如何延迟,又不能完全取决于经济社会发展大局,还要充分考虑现实生活中一个个的具体问题。这种改革不像”零容忍“的反腐,它有很大的回旋余地,完全可以在征求民意的基础上进行适度的调整。涉及到民生领域的改革,这几年有些地方出现了失误,根子就在于没有尊重民众的意愿,比如在新农村建设方面,有些地方急于求成,大拆大建,强迫农民上楼,好事反而没做好。
  延迟退休没有立说立行,给思想还没有转过弯的人一个心理缓冲,也让更多的人明白了改革关键之年的改革策略,那就是顺应民意推动改革向纵深发展。有了这颗“定心丸”,纵然改革形势错综复杂、利益格局盘根错节,民众对全面深化改革的胜利是有信心的。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