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时代打草苫
2015年03月12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赵鹏

  闲来无事,翻看影集,一幅老照片映入我的眼帘。看着这张拍摄于1983年秋天的老照片,我的思绪回到了32年前的那段年少时光。当时的我14岁,正在读初二。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人们的生活还不是很富裕,学习之余和节假日里,我就通过打草苫子换些钱当学费,以减轻家里的经济负担。
  父亲根据我当时的身高,给我量身打造了一架打草苫子的木架。选取两个带杈的柳木树枝打造成两条腿,把一根胳膊粗细的柳木棍子打磨光滑做成横梁。最后一道关键的工序是刻间距,两条木腿之间的距离是1.2米,把这1.2米平分成10段。最后,找一些树枝子,用小锯锯成15厘米长的小木桩,共需要18个,在小木桩的一头顶端砸上一个大铁钉子,再把铁钉弯成钩形,便于悬挂草绳,一架完整的打草苫子木架就大功告成了。
  打草苫子的工序并不复杂,搓好草绳、支好木架,把事先缠绕好草绳的木锤子,两个一组系在一起,搭在木架上,在木架子右后侧摆上一个木凳,高度要正好触手可及,把一捆稻草散开放在木凳上面,用手拿一把拇指粗细的稻草,放在木架横梁左侧,前后摆动木锤,然后再拿一把稻草放在木架横梁右侧,摆动木锤,用木锤上的草绳把稻草编织起来。草苫子的规格是1.2米宽、2米长。我一般一天只能打5个,哥哥和姐姐每天能打七八个,尤其是姐姐,最多时一天打了12个。母亲说,虽然我打草苫子速度慢,但是我打的草苫子外观最好看、质量也最好。打完的草苫子5个一摞扎起来,母亲都是把我打的草苫子放在每一捆的最外面,这让我感到特别骄傲。
  记得当时草苫子的收购价是每个0.5元钱,附近的工厂收购去用于盖机器等物品。这样,我一天就能为家里挣2.5元,现在的孩子不会把这点钱看在眼里,但在当时却不是小钱,感觉分量挺重。打一天草苫子,手指会被磨得红肿,胳膊、脖子和腰都会感到酸痛。虽然累点,但是当时的心情格外舒畅。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