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上仅是开始,养护才是关键
种树并非“挖个坑埋点土”那么简单
2015年03月12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探访历年的植树点记者发现,成活率较高的地区,主要依赖于工人的养护。但是,市民在植树过程中,由于技术不到位,让工人重新返工的情况也不少见。管栽植也要问收获,种树也要讲技术。
本报见习记者 张玉岩 本报记者 王杰 实习生 李天琪 
  没有后期养护的话
能活四成就不错了

  郊区部分地区因为后期养护不足,造成了成活率不高的问题。反观市区内一些山体公园,则能保证90%以上成活率,这与专人养护分不开。
  树木种上后要连续三天彻底浇透水,之后一周再浇一次水,才能保证成活率。夏季天热时还要注意水温。白天在下午4点之前,由于水温太高不适宜浇水,只能在晚上加班浇水。从山顶浇灌,山坡上的树刚浇完,山顶的土壤又干了,只能每天都浇一次。
  在石头山上种树,最好的方法就是像梯田一样,垒起护栏,护栏里最起码要用一米多深的土壤填埋,再在土壤里面种树。成功养护一两年后,基本就可以保证成活率。而济南很多石头山上的树木大多是种在鱼鳞坑里。在鱼鳞坑里种树,就像是在花盆里种花,没有充足的土壤保持水分,树根无处可扎,很难成才。郎茂山山顶的一部分鱼鳞坑,几位工人松土时,两三锄头下去,就锄到坑底的石头表层。
  施工单位的某负责人介绍,石头山植树要保证成活率有很大的困难,后期养护十分重要。如果养护得力,可以保证98%的成活率,但是等到施工单位交工之后,如果养护不给力的话,能保证40%的成活率就不错了。而在植树节种树,虽然会有专业的技术人员做指导,但是不可能顾得上七八百人,后期少不了要进行重栽补种。
种完后还得再返工
市民空有热情不行

  济南市生活废弃物处理中心每年都有一定的植树任务。今年,该中心作为一个对市民开放的义务植树点,有3个区域需要进行种树,准备了1000多棵树苗。据负责人介绍,往年单位不对市民开放,但是都会在系统内部组织植树活动。从往年的植树情况来看,成活率还是比较高。
  尽管今年组织市民前来植树,但是管理人员并没有觉得帮助他们节省了人力。“树坑都是我们自己挖的,后期浇水也是我们进行管理。比较大的树坑可以用机器挖掘,但是普通的小树坑则需要人工挖掘,我们现在已经挖掘了七八百个树坑了。”  
  去年北郊林场种植了柳树、小樱花以及紫叶李等多种树苗,有四五片地,但是每一片地上都有一些树需要拔出来重栽。“主要是深度和整齐度不能达标,树种得太深或太浅都不利于后期的管理和养护,在整齐度上,有些树种得歪歪扭扭,也不利于树木成才和美观。”
  植树也要掌握一套基本要领,做到“三埋、两踩、一提苗”。目前大多数的义务植树点都是把树坑挖好,市民只需要往坑里栽树即可。放置树苗时要将根部扶正、枝要展开,这是前提。
  栽树时应分三次填土。第一次填土少许,在距坑顶一定距离的地方先停止填,在已填的土上绕树一周,用力踩实,然后轻提树茎、抖松,以保证树根的呼吸畅通。第二次填土后再绕树踩实。在第三次填土后,尽量保证与坑面平齐。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