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内陪床,得知邻床患者女儿贷款为父治病
热心“王哥”网上帮募手术费
2015年03月12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陪床时,辛敬霞经常拿出捐款记录看,她要把好心人都记在心里。   本报见习记者 王晓莹 摄
     3月11日,在齐鲁医院泌尿科的病房里,辛敬霞守着病床上的父亲,又一次拿出好心人的捐款名单一遍遍地看。辛敬霞耗尽积蓄并高息贷款为父亲治病,幸亏病房中认识的“王哥”伸出援手帮忙募捐,筹到了父亲的手术费。

  本报见习记者 王晓莹
   实习生 王乃正   
同在病房陪床 孝行打动“王哥”
  辛敬霞来自聊城莘县农村,她的母亲之前患癌去世,63岁的父亲今年1月又被检查出肾癌晚期。
  “父亲辛苦了一辈子,从没享过什么福,却一下子得了绝症,我就是砸锅卖铁,也得给他看病。”没有任何犹豫,辛敬霞拿出家中所有的积蓄,为父亲治疗。
  辛敬霞有一个弟弟和一个妹妹,弟弟因小时候患婴儿瘫留下了残疾,妹妹20岁出头,以打零工为生。三家的全部积蓄,加起来也不过一万多元。之前在聊城治疗的过程中,这些钱就已所剩无几。
  在聊城治疗一段时间后,辛敬霞和妹妹分别贷款两万元,加上借来的一万余元,带着父亲来到济南,转入齐鲁医院治疗。
  辛敬霞说,让她最为难的就是钱。父亲知道家中的经济状况,总是不舍得花钱。
  在齐鲁医院,辛敬霞结识了同病房的患者家属王先生,她亲切地称王先生为“王哥”。交谈中,王先生得知,十几万的治疗费是辛敬霞面临的最大难题。
  “虽然家庭条件困难,但她和弟弟妹妹的孝心与质朴让我感动。”王先生说,最让他动容的就是辛敬霞和妹妹高息贷款给父亲看病,“我想靠网络和自己的朋友圈,帮他们做点什么。”

“王哥”微博募捐,10天筹款近6万元
  充分了解辛敬霞一家的情况后,王先生把事情的经过写下来,并配上病历、照片等,上传到微博和朋友圈,表示自己愿意实名担保。让他欣慰的是,很快便有朋友关注此事,并通过公司网络平台把活动推广开来。
  “我在深圳工作,因此有不少深圳的朋友加入到帮忙的队伍里来。”在王先生向记者出示的活动页面中,平安人寿深圳分公司、深圳靠谱保科技、德华安顾总部、平安人寿济南分公司等几家保险公司的负责人都加入实名担保,倡导募捐。深圳靠谱保科技还制作了募捐网页,随时更新善款金额。
  从1月28日到2月9日,短短十几天内,辛敬霞的账户共收到55799.48元,上百位捐款者来自广东、浙江、北京、河北、山东等省市。这些来自陌生人的温暖,让辛敬霞多次热泪盈眶,“世间还是好人多,我三年都挣不了6万元,大家却帮我把钱筹够了。”
  “她不停地说谢谢,甚至还把弟弟和侄子叫到济南,非要给我磕头。”王先生说,这朴实又无助的一家人,让他忍不住落泪。
  在病历本的背面,辛敬霞记下了好心人的姓名和捐款金额。“感谢王哥,感谢这么多的好心人,多亏他们的帮助,我父亲才能上手术台。”为了减轻父亲的心理压力,她告诉了父亲募捐的事。“父亲常常念叨‘好人真多啊,人不该死有人救’。”不光是陌生人的慷慨解囊,来自医生和护士的关照,也让她感到人间自有真情在。
残疾弟弟的生活最让她放心不下
  好心人的帮助让辛敬霞的父亲在春节前成功进行了第一次手术,年后又接受了第二次手术。
  “手术途中,医生忽然叫家属,我的心一下子提到了嗓子眼。”令人遗憾的是,由于病情过重,肾瘤已无法切除,只能采取控制手段维持生命。辛敬霞的心再次跌入谷底。
  “我知道医生已经尽力了,等父亲恢复好,我们就回聊城,靠吃药维持。”最让辛敬霞放心不下的,就是一旦父亲去世,残疾的弟弟一家该如何生存。
  “我弟弟、弟媳都是残疾人,弟弟平时靠双拐才能走路,弟媳腿脚也不好,两人还有两岁大的儿子。”辛敬霞说,以前,弟弟一家人的生活都靠父亲种田、养猪支撑着,“我不敢想象,等父亲走了,弟弟一家该怎么活。”
  辛敬霞说,父亲属于低保户,每月有30元的低保金,这些钱对四口人的生活来说只是杯水车薪。她本人也是农民,难免有心无力。
  “不知道是否有为残疾人提供就业的单位,可以解决辛敬霞弟弟、弟媳的工作问题。”王先生说,“这也许是目前对他们而言最大的帮助。”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