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车修车陷阱多,睁大眼睛巧识别
2015年03月12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专刊记者 张潇匀

  如今,虽然私家车已经走进大多数人的日常生活,但汽车毕竟是大额商品,一辈子买和修的次数有限,所以大多数人在买车和修车时经验不足,这样就很容易掉入陷阱。今天我们就来谈一谈买车和修车时一些比较常见的陷阱,帮助大家识别、跳过,减少损失。
◎ 买车时常见的陷阱 ◎
陷阱一: 改装车辆,自行更改指导价
  买车的人多,但是正真懂车的人很少,很多买车的人都是对车一知半解,对于车的很多型号也都只是道听途说,这就使某些无良的车商有空可钻。他们通过对车的尾翼、大灯或者座椅内饰稍加改装,就将车摇身一变,冠以“典藏版”“旗舰版”等听起来非常高大上的名字,当然,售价也可想而知,随着名字而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破解对策:买车时切忌心急,不要第一次去了,当时就买车,要认真听销售顾问的介绍,记清楚自己所要买的汽车型号,回家之后通过查阅资料来确定汽车厂家是否推出了对应的车型。如果销售顾问为你介绍的款式在车厂官方网站和宣传资料上无法查到,那么就一定要比对官方资料咨询4S店,问清楚自己要买的到底是哪款车,若非官方推出的款式,坚决不要。
陷阱二: 饥饿营销,迫使消费者加价提车
  加价提车这种情况多出现于新车和热卖车型中,经销商以货源紧俏,现车难求等原因迫使消费者加价提车,常见的加价为5千元至2万元,是一笔不小的数目。加价提车,心里总觉得亏了,而且知道经销商要求加价提车的做法是错误的,自己可以拒绝;不加价提车,面对的将是无限期的等待,不知道何时才能提到自己心仪的车,对自己的心情和生活也造成了影响。
  破解对策:多跑几家店,尤其是位置偏远的4S店,一定要跑到,几家对比,降低自己的费用。或者是多准备几个备用车型,若心仪的车需加价提车,那么就转而考虑一下备选车型。若是提前与经销商签订了订车合同,那么要看合同内的相关条款是否定好提车要加价这条,若定好了,那么这是消费者自愿的;若合同没有规定,那么可按合同维权。
陷阱三: 假装新车,伪零公里出售
  有些汽车经销商可能会驾驶商品车,为了做到神不知鬼不觉,他们会把路码表、传感器拔掉,来确保里程表上显示的是零公里。如果消费者买到这样的“新车”,肯定会特别不舒服,毕竟汽车的价格摆在那里,花那么多钱买个别人开过的车,谁又能高兴呢!
  破解对策:最直观的方法就是看轮胎,一般新车的轮胎基本没有磨损,如果发现车子的轮胎存在磨损,但是里程表却显示“0”那么你就不要提这辆车了,必须要求换一辆车。此外,对汽车有一定了解的人可以通过打开引擎盖观察发动机汽缸体和汽缸盖、油底壳之间有无机油渗漏,水箱周围有无水渍,电瓶装头附近有无污染和锈蚀,空调管接口处有无沾土来判断车是否为真正的新车。
陷阱四: 优惠礼包,虚报价格水分大
  购车赠送车内装潢大礼包是现在汽车市场竞争的促销手段之一,但很多经销商为了利益最大化,将赠送的装潢大礼包在宣传的标准上大打折扣。很多被冠以“原厂”身份的汽车装饰材料只不过是经销商低价购进用来以次充好的。
  破解对策:尽量跟经销商协商,将大礼包的价值等价折合成购车优惠,如果不行,再考虑折合成油卡。若实在只能选择大礼包,那么一定要仔细看好大礼包内的明细,然后通过咨询市场价格来弄清楚大礼包内的东西到底值多少钱,做到心中有数,从而为自己争取更大的利益,将损失降低。
修车时常见的陷阱
  汽车维修是个技术活,大部分新手司机即使全程在一旁看着也会在不知不觉地进入“陷阱”。
  汽车维修时常见的陷阱有:以次充好,冒充原厂件;小毛病夸大化处理,增加工时。
陷阱一:
以次充好,冒充原厂件

  一些消费者在选择汽车配件时,经销商会忽悠消费者选装配置原厂配件,常见的比如导航系统、汽车脚垫等等。殊不知很多配置只能算是原厂授权,它们和原厂配无论在功能还是质量上都存在较大差别。
  还有的经销商大量购进杂牌零件,并将其包装成原厂零件,按照原厂零件的价格收取费用,中间差价很大,牟取暴利。以上是常见的经销商以次充好,冒充原厂件,牟取暴利的手段。
陷阱二:
夸大小毛病,增加工时

  很多时候,你的爱车只是有一点小毛病,为了增加工时以及出售配件,维修人员便会建议车主给车“动大手术”。他们往往会先用一些专业术语让车主听得云里雾里,理性思考能力大打折扣,再着重强调如果不听从他们的建议,会有多么大的安全隐患,对车造成巨大的伤害,来给车主心理造成压力,最终成功使车主听从他们的建议,他们既出售了配件,又赚得了更多的工时费,一举两得。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