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对华收紧普惠制增大通关成本,滨州开拓东盟市场的企业增多
1-2月滨州签发东盟产地证400份
2015年03月12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本报3月11日讯(通讯员 王超 记者 李运恒) 自今年1月1日起,中国从欧盟普惠制“毕业”,中国内地所有产品不再享受欧盟普惠制待遇,不少出口欧盟国家的企业将增加5%的通关成本。面对比较优势弱化的欧盟市场和欣欣向荣的东盟市场,滨州市检验检疫部门建议,出口企业可采取市场多元化战略,积极开拓传统市场之外的东盟国家等新兴市场。
  随着滨州市企业在印度尼西亚等东盟国家投资建厂,出口东盟国家的设备和零部件逐步增多,对中国——东盟自贸区优惠原产地证书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2015年前两个月,滨州检验检疫局共签发东盟产地证400份,货值5.9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21.21%和48.57%,增幅分别超过全省平均水平5.18和32.37个百分点。
  此外,有条件的企业可以充分利用差异化普惠制政策进行产业及投资转移,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考虑在继续享受普惠制待遇的老挝、柬埔寨、缅甸等发展中国家和不发达国家投资建厂,将原料和零部件出口至上述国家,通过进一步加工后再出口到欧盟和其他普惠制给惠国,在扩大出口的同时,间接享受欧盟普惠制待遇。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