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鉴城市管理模式,昔日臭水沟成了今日悠闲地
“玉泉模式”让村有了城市样
2015年03月12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玉泉村的垃圾运输车正收集村民家中的垃圾。 本报记者 张冬梅 摄
   本报记者 张冬梅 本报通讯员 张强 张西方
  玉泉村,是滕州市东郭镇一个普通的村庄。而这个普普通通的小村庄,在近两年却成为我省乃至全国农村纷纷效仿的榜样。在村庄管理和环境治理方面,该村借鉴城市做法,以物业管理、垃圾分类、污水净化三项举措,成为新农村建设的新标杆。
道路平坦环境整洁,这个村有了新模样
  2月15日,记者驱车赶到了滕州市东郭镇,那天正好下起了春雨。但是一进玉泉村,并没有预想的泥泞,而是一条条平坦干净的街道映入眼帘,每家每户门口还都放着一个绿色的垃圾桶。雨天也没能阻挡一些老人在街上闲逛。“在7年前,下雨天是没人敢出门的,因为出来就是踩一脚泥。后来路修好了,还进行了环境整治,让村子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昔日的臭水沟成了现在悠闲娱乐的好去处。”玉泉村55岁的村支部书记夏苓峰骄傲地告诉记者。
  夏苓峰告诉记者,他从1986年就在玉泉村当村主任,2003年接任村支书,在他的心里一直就有个梦想,那就是改变玉泉村脏乱差的样貌,为村民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2009年的一天,他的一位朋友告诉他国家环保部正在扶持农村环境改造,他了解这一信息后,当年9月份就向滕州市环保局提出申请,并提出了一系列的改造方案。“我们先后投资210万元建设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减量化回收处置及污水净化处理等工程,建设了太阳能垃圾堆肥器降解垃圾进行发酵堆肥,利用原有的河道、池塘建设氧化塘,采取生物净化法处理生活污水,解决了生活污水和养殖污水的处理、净化问题。”夏苓峰介绍。
借鉴城市做法,采用物业管理模式
  记者了解到,2011年,玉泉村改造完成后,在村支书夏苓峰的号召下,他们村成立了只有在城市社区才有的物业管理委员会,他们的物业管理不仅管垃圾收集和分类,还管治理污水,而村民每户每年也只需交纳50元卫生管理费。
  2月15日那天,虽然下着小雨,但是专门负责收集垃圾的杨列兰依然没有停止他的工作。据杨列兰介绍,他现在是每两天挨家挨户收一次垃圾,垃圾车的歌曲一响,村民也会主动出门帮着一起将垃圾倒入车内。“我们坚持垃圾分类减量化处置,以垃圾资源化利用为重点,投资60万元购置了一辆垃圾运输车和450个垃圾收集桶,建设了一处垃圾分解站,对村内生活垃圾实行定人、定点、定时收集。”玉泉村党支部书记夏苓峰告诉记者,“像塑料瓶、废铜、废铁这样的可回收垃圾会定期外卖,砖块石瓦等无机垃圾要储存起来用于村内道路铺设,厨余垃圾、农业废弃物等可以进行堆肥发酵,做到了可利用垃圾不出村。对于不可利用垃圾实行村集中、镇转运,定期送至滕州市垃圾填埋场填埋。通过分解分类这一环节,近90%的生活垃圾能在村内得到消化,每年节约垃圾清运费1.8万余元。”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