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来替代3·15晚会?
2015年03月20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你作为CEO,一手看着财务报表,花出了这笔钱;一手看着另一端进来了这笔钱,总有一天会无法做到独立。
□蔡宇丹
  作为央视王牌栏目,这几年,3·15晚会后引发的舆情值得关注。
  汽车行业今年被重点曝光。一位车企圈内人对笔者说,4S店小病大修是普遍存在的问题,谁上3·15都不意外,关键是哪些企业没上。今年最意外的是某没上,去年“断轴门”事件闹得厉害,晚会上只字未提;去年遭投诉最多的某大牌只是被弱曝光了一下,投诉量第二的某大牌也幸免,这难免有避重就轻之嫌。
  那么,3·15晚会,到底谁上谁不上、谁重点曝光谁微弱曝光,标准是什么?这些问题交代不清楚,难免有人问,这个晚会的汽车维权含金量究竟有多大?
  晚会后,很多观察文章发布了三个榜单:哪些企业上了3·15晚会、晚会前播了哪些广告、哪些企业冠名3·15晚会,潜台词不言而喻:央视,你被公关了吗?
  现下这种消费环境,是必须要有一个3·15晚会的,关键是谁有足够的公信力承办一场让人无话可说的晚会?谁有资格发布权威消费榜单?目前,中国最有资格发布权威消费榜单的是中消协。但消协作为一个半官方社团,面对众多复杂的消费问题,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在这里,让我们来看看德国独立生态测试机构 KO-TEST杂志是怎么做到的。这本创刊于1985年的杂志年均赢利上千万欧元,广告是主要赢利点。浏览 KO-TEST官方网站的10个用户中,会有6个愿意付费阅读。
  创刊至今, KO-TEST检测了超过15万种产品,涵盖食品、护肤品、保健品、婴儿用品、家具等多个领域。其间,制造商对它提起的诉讼超过600宗,它只输过一次,原因是法官认为 KO-TEST的标准太过严格。这家杂志很明白,检测流程的任何一环,比如采购、运输、检测方法,今后都可能成为厂商质疑甚至起诉的焦点。所以,它建立了一套严格流程来防范有任何有损杂志公信力的事发生,比如不接受任何企业邀请,检测本身不跟钱扯上任何关系。
  如今, KO-TEST正在把它的模式复制到中国,曾经是调查记者的罗昌平接手了这个消费检测项目。他发现,消费测评行业的立身之本是独立性、权威性,公信力,这导致进入这个行业的门槛很高,比如,要委托全球顶级的实验室做测评,一个产品可能应对多个实验室。比如对避孕套的检测,不是买10个而是买八九百个运到国外做拉力测试。有的产品检测时间长达半年,一台空气净化器的检测成本可能上万。
  罗昌平的创业公司原本设计了非公开委托检测一项。比如一个奶粉厂想聘用其公司做检测,检测结果不公开,仅用于内部质量监管。罗昌平认为这个可行,也有利润空间,但德方说不行,他们对罗昌平说,你作为CEO,一手看着财务报表花出了这笔钱,一手看着另一端进来了这笔钱,总有一天会无法做到独立。
  再回头来看3·15晚会,央视办了25年,已形成一种路径依赖,其影响力很大程度来源于央视的垄断性资源,3·15晚会引发的争议,也证明这个晚会的项目设计存在着透支其公信力的致命缺陷,而这也正给了消费测评这样的创业项目以广阔的市场空间。对于创业者罗昌平来说,挣钱不是当下最着急的事,现在要做的是建立标准,那种高山仰止的标准,把公信力建立起来。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