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有七助建标准邻里互助更和谐
“文昌模式”拓宽社区管理路
2015年03月20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每有空闲,焦方成(右)都会到张凤英家中陪老人聊天。
  ◤孙庄村邻里互助服务中心为村里困难家庭修房。
  孙庄村春节联欢会小品《邻居那些事儿》。
   文/片 本报记者 张帅 赵红              
  在新型社区架构和社会人文形态下,社区和谐管理如何实现常态化全方位可持续进步?文昌街道探索“邻里互助”活动,从邻里互帮互助的朴素和谐的人际关系出发,建立了一套成熟和有效的新模式。这种社区管理模式依托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传统道德建设的深厚土壤,应该具备极强的社会生命力。近日,记者对这一模式进行了采访报道,并开通“好邻居,我想对您说”栏目,欢迎您借助本栏目,就邻里关系和这一模式的看法反馈意见,我们的电话是15706411177。

开展邻里互助,构建全民公德意识
  从今年开始,为弘扬“邻里互助、团结和睦”的传统美德,融洽邻里关系,促进邻里和谐,文昌街道在辖区内开展了“邻里互助”活动,以村居为依托,动员群众主动关爱身边的空巢老人、留守儿童、残障人士及贫困家庭,一同构建邻里间全新的公德意识。
  据介绍,文昌街道“邻里互助”通过在邻里间开展日常互帮互助、结对帮贫帮困、便民利民服务等活动,引导群众学道德、知礼仪,打造邻里互助融洽氛围。在各村成立“邻里互助会”,制定相关互助制度,筹措帮扶资金,号召驻村企业、村民及爱心团体踊跃募捐,所得款项由邻里互助基金会管理,困难家庭可以申请“按需取用”。
  针对农村留守老人、儿童较多,农忙时节缺少劳动力问题,文昌街道在各村推行“农忙互助队”模式,由各村民小组组织本组留守青壮年妇女,通过“分工合作”的互助方式,实现粮食颗粒归仓。
  此外,文昌街道以管理区为单位进行评先树优活动,表彰和谐家庭、好邻居等先进,利用邻里互助榜、善行义举四德榜和内外宣媒体等平台,宣传好典型、好做法,在群众中培育起学先进新风尚。
  春节期间,在文昌街道孙庄村自编自导的春节联欢会上,村民自发向村里成立不久的邻里互助基金会踊跃捐款捐物,所捐款项将全部用于救助村里的困难家庭。“趁着都回村过年,人齐距离近,组织大家对生活困难的乡亲献出些爱心。”孙庄村党支部书记孙建明告诉记者,今年村里设立邻里互助会后,村民及驻村企业可随时通过互助会为困难家庭献爱心。

设立村级基金会,筹措资金帮扶困难家庭
  孙庄村村民董桂青的丈夫在2010年5月遭遇车祸,成为植物人,终日卧床不起。丈夫瘫痪期间,董桂青一个人承担起了家庭的全部重担,从干农活到做家务,再到外出打工赚钱养家糊口,这些都由她独自默默承受。 
  悉心地照料没能挽回病人的意识和健康,2011年,董桂青的丈夫撒手人寰。丈夫的离去并没有减轻董桂青身上的重担,年迈的公公婆婆体弱多病,行动不便,两个孩子还在上学,尚未成人,家里的琐事都需要她亲力亲为。丈夫治病花光了家里所有的积蓄,并欠下了3万多块钱的外债,生活的压力让董桂青一筹莫展。
  董桂青的遭遇让村里人看在眼里、同情在心,考虑到董桂青的实际困难,孙庄村两委给予最大支持与帮助。逢年过节,村两委都会为董家送去慰问金及生活必需品,并为他们申请了每月547元的最低生活保障金。“我非常感谢全村父老对我的帮助,我会尽最大努力维护好这个家庭。”目前49岁的董桂青在农闲时节还会外出打工,尽心尽力照顾好公婆和孩子。
  据介绍,自今年1月28日文昌街道办事处召开“邻里互助”活动动员会后,孙庄村按照街道“八有七助”的标准积极部署,成立了孙庄村邻里互助服务中心,制定了一套符合本村实际的服务管理制度,建立了党员服务队、应急维修队、医疗卫生队及心理疏导队四支邻里互助志愿服务队伍,为村民提供爱心服务。2月15日,孙庄村组织全体村民举行了“邻里互助”活动启动仪式,并发出“参与邻里互助,共建大爱孙庄”的活动倡议。
  目前,孙庄村加强了资金规范筹措,设立了邻里互助基金会。截至目前,已有198名村民参与募捐,共募捐现金14800元。所得钱物由邻里互助基金会管理,用于救助因病、因灾急需帮助的困难家庭。“今后村里的干部、村民、驻村企业及其他爱心人士都可以将自己的爱心交给基金会,我们会把募集的所有款项发放给村里需要帮助的家庭或者个人。”孙庄村邻里互助基金会负责人告诉记者。

丰富邻里守望,为特殊家庭提供精神慰藉
  新周村79岁的张凤英老人有一个特殊家庭,她的儿子和儿媳都有智力障碍缺陷,生活勉强自理,老人自身患有糖尿病、白内障等多种疾病,已双目失明,行动不便,一家人只能靠种地勉强维持生计。 
  今年2月1日,新周村成立了邻里互助会,这是长清区首家村级邻里互助服务机构。新周村按照文昌街道相关要求,把“结对帮扶”纳入邻里互助常态化工作中,采取“一对一”、“一对多”及“多对一”等方式,丰富“邻里守望”活动内容,优化“邻里守望”机制,让邻里互助更加畅通。
  目前,张凤英一家已与邻居焦方成结成“结对户”。焦方成是一名下岗工人,他的父亲与张凤英老人是故交,两家早已彼此熟悉。新周村建立“邻里守望”机制后,焦方成主动找到邻里互助会,提出与张凤英一家结成“结对户”,延续上一辈建立的友谊。“我只要有时间,都会来大娘家看看,忙的时候,替家里干干活,不忙的时候,陪老人拉拉呱。”除去自己家有事或者打点生意,焦方成几乎每天都会到张家照顾老人,用他的话说,虽和老人没有任何血缘关系,但一样是老人的好儿子。
  村民周红翠的儿子由于车祸不幸遇难,周红翠一家成了“失独家庭”。儿子的意外离开,让全家备受打击,陷入无限痛苦之中,很长时间没能摆脱阴影,无法正常生活。村里邻里互助会了解到情况后,主动安排张振合与周家结成“结对户”,帮他们早日摆脱阴影,开始新生活。逢年过节,张振合都会去周红翠家中,陪他们聊聊天、谈谈心,帮助他们重新建立生活的信心。“结对之前,两家人并不熟悉,随着沟通的深入,我们已经越走越近,亲如一家了。”用张振合的话说,邻里互助就是搭把手的事。
  据介绍,新周村邻里互助会根据本村实际,针对类似张凤英、周红翠一样的特殊家庭,组成了10对“结对户”,通过邻里间的频繁互动、相互帮衬,助其摆脱困境,实现自我价值。
2015年内实现邻里互助形式全覆盖
  据记者了解,从2012年开始,孙庄村两委及部分驻村企业在秋季开学前,连续三年资助村里的大学新生。今年春节前,新周村驻地企业百年长清酒业和奥沃润滑油各捐助2000元,给予生活困难家庭;后三村驻村企业山东大华医特环保工程有限公司为村里的13户困难家庭送去了油、大米和面粉等生活慰问品。
  据悉,目前文昌街道各村居相继有了特色邻里互助形式,如西李村的“十七大胡同”、东铺社区的日间照料中心及第四社区的成德志愿服务队等。同时,由爱心群众、驻地企业组成的50余支邻里互助服务队活跃在扶老助残等领域,形成“缔结邻里亲情、建设和谐文昌”氛围。

文昌街道邻里互助 “八有七助”标准
  “八有”即成立一个服务管理组织,每个村居成立一个“邻里互助会”,负责邻里互助活动的组织、开展;提供一个服务场所,互助会有固定的办公场所,由街道统一授牌;制定一套服务管理制度,制度要上墙,严格执行;完善一个服务目标,实现互助友善,团结和睦的邻里关系;建立一支服务队伍,将村内的老党员、老干部、热心群众和电工、卫生员等具有一技之长的村民吸收进来,村民日常生活中遇到不便和需求可随时求助服务队帮助解决;筹措一笔帮扶资金,号召村居企业、村里能人、广大村民慷慨解囊,踊跃募捐,所得资金由邻里互助基金会管理,用于救助因病、因灾急需用钱的困难家庭,基金支出事由、金额须由互助会全体成员商议后决定;明确一个监管机构,村两委要全力配合、支持、指导邻里互助会工作,同时对互助会日常工作,尤其是互助基金入账、出账情况进行监督监管,确保每一份善款都用到刀刃上;建立一份互助榜单,评选和表彰在邻里互助活动中出现的典型人物和典型事迹,并张榜公示,激发人心向善的力量。
  “七助”即助老、助幼、助困、助残、助病、助学、助业。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