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传草根英雄 再现抗日烽火
青年作家王胜军出版《一颗土》,讲述胶东地区抗战历史
2015年03月20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王胜军正在认真翻看新出版的作品《一颗土》。
   文/片 本报记者 殷萍
  18日,黄岛区青年作家王胜军拿到了刚刚从出版社邮寄来的新书《一颗土》。这本小说以经历过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老兵、黄岛村民傅清相为原型,展现了胶东地区八年的抗战历史。
寻访九旬老人,讲述抗战历史
  在王胜军眼里,傅清相老人这样的草根抗日英雄,就像一粒尘土一样普通,而正是这些千千万万的“尘土”铺成了中国前进的路,这也是王胜军将小说起名为《一颗土》的初衷。
  “我采访傅清相老人的时候,老人已经92岁高龄,乐观开朗,对侵华日军则有着满腔的仇恨。他说他不想当官,只想做名士兵到前线打仗。部队让他当班长,他说当副班长就行了,后来村里让他做书记,他又说做副的就行了。”王胜军说,这本小说就是讲述傅清相年轻时参加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经历,他先后当过地下党员、游击队员、武工队队员、八路军战士,与日伪军、汉奸进行过殊死战斗,小说展现了胶东地区八年抗战的真实历史。遗憾的是,老人于去年离世,没能看到自己的故事出版成书。
连写两部小说,投稿石沉大海
  说起自己的写作历程,王胜军觉得寂寞又曲折。“其实我小时候不喜欢语文,当兵后做了文书才开始写作。后来我读取了汉语言文学的大专和本科文凭。2005年从部队转业进了电视台工作,也是跟文字打交道,我就是从那时开始尝试写小说。”王胜军说。
  王胜军写的第一部小说是《后悔药》,灵感来源于一位朋友酒后的所作所为,写的是人醉酒后的丑态,意在劝诫大家不要过量饮酒。“我把小说发给了好几家出版社,毫无音讯,同时也发在了一家文学网站上,但网友阅读量没多少,一部28万字的小说最终只拿到网站给的100块钱稿费。”王胜军说。
  2009年王胜军又写了第二部小说,是一部带有自传性质的、以自己为原型的作品。他把小说发表在天涯论坛上,获得了百余万点击量,一些网友经常催促他更新,让他写作动力大增。不过,这部作品仍然没有出版,王胜军有点失望。
反感“抗日神剧”,立志还原历史
  后来,一些热播的“抗日神剧”让王胜军有了创作第三部小说的动力。电视剧中类似“手撕鬼子”的各种荒谬情节让他感到气愤:“这是真实的历史吗?简直误人子弟!”他决心要写出真实的抗战故事。有了这个想法后,他开始寻找经历过抗日战争的老兵。经人介绍,黄岛区铁山街道刘梅家庄村九旬老人傅清相经历过闯关东、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时期,完全符合王胜军的创作原型。
  2012年3月,王胜军开始取材,先后多次到老人家采访。王胜军是山西大同人,对当地方言并不熟悉,为了防止出错,他将采访对话录音,回家后让能听懂方言的妻子“翻译”。采访、翻阅资料、写大纲……准备了近半年的时间,王胜军开始着笔写作。“我写东西一般在晚上9点到11点,多的时候一次写两三千字,少的时候也就几十个字。有时候碰到一些细节需要翻阅资料,写作会卡住。例如写到老人一家闯关东的故事,当时的黄岛是什么背景,东北又是什么背景,我都希望写得真实。”王胜军回忆。
  去年5月,这本30余万字的小说完成了,王胜军抱着破釜沉舟的心态向7家出版社发出邮件。是金子总会发光,同年6月底,王胜军接到了百花洲文艺出版社编辑的电话,对方表达了想要将书出版的想法。创作十年,出书的愿望终于要成真了,王胜军的激动心情难以言表。今年3月,《一颗土》印刷出版了。3月底前,将在全国各大新华书店上架。
  而此时的王胜军,已经开始着手写下一部小说了,这是一部谍战小说,如今的他对写作有了更大的信心和动力,也有了更沉重的责任感。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