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瓶梅》作者的研究已由“大名士说”转为“普通文人说”——
“兰陵笑笑生”之谜:贾梦龙与《金瓶梅》
2015年04月02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程冠军   
  明代中后叶是我国文学史上的一个高峰,此间,被誉为明末四大奇书的《三国演艺》、《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先后问世。特别是《金瓶梅》被称为“天下第一奇书”。近年来,随着金学研究的逐步推进和繁荣,有一个现象应该引起我们高度重视,这就是:金学界关于《金瓶梅》作者的研究已由“大名士说”转为了“普通文人说”。那么这个“普通文人”到底是谁呢?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金瓶梅》作者“兰陵笑笑生”就是贾梦龙。
  “兰陵笑笑生”不是“大名士”
  由于《金瓶梅》的作者隐去了真实姓名,以“兰陵笑笑生”署名,因此,自其问世以来,作者之谜一直是金学研究者争论的焦点。近30年来,众说纷纭,其中比较著名的有“王世贞说”、“汤显祖说”、“李开先说”、“屠隆说”、“王稚登说”、“丁惟宁说”等,其中还有一个令人称奇的现象,在众说之中,有父子二人均被列入研究者的视野,这父子二人就是山东古峄县人贾梦龙、贾三近父子。
  最早提出“贾三近说”的是著名金学家张远芬先生,“贾三近说”与“李开先说”、“屠隆说”、“王稚登说”等都是建立在“大名士说”的基础上的。许志强先生在研究“贾三近说”的基础上提出了“贾梦龙说”。近年来,随着金学研究的逐步推进和繁荣,有一个现象应该引起我们高度重视,这就是:近年来,金学界关于《金瓶梅》作者的研究已由“大名士说”转为了“普通文人说”。“大名士说”被推翻,也就彻底否定了“李开先说”、“屠隆说”、“王稚登说”等。那么这个“普通文人”到底是谁呢?
  “兰陵笑笑生”应为何方人士?首先肯定应是古兰陵人。古兰陵包括今枣庄市峄城区(原峄县)、市中区、台儿庄部分地区、临沂的兰陵县(原苍山县)等。关于兰陵,历史上还存在南、北兰陵之分。《南齐书》卷一载:晋康元年,分东海为兰陵郡。中朝乱,淮阴令整字公齐。过江居晋陵武进县之东城里。寓居江左者,皆侨置本土,加以南名,于是为南兰陵人也。”“兰陵笑笑生”为作者之化名,这已为学界公认。但南兰陵毕竟是侨置兰陵。中国人最注重自己的籍贯,“兰陵笑笑生”之“兰陵”无疑是北兰陵。因此,这个“普通文人”是北兰陵人,更确切些说是生活在明朝中后叶的籍贯峄县的科场失意文人。我们之所以要把贾梦龙、贾三近父子冠以“二贾”,主要原因有三:一是贾梦龙、贾三近父子所处的时代大背景使然;二是父子二人同为当时名人,儿子贾三近是先于父亲功成名就,贾梦龙是后世才为人所知;三是贾梦龙对儿子贾三近的成长有十分重要的影响,而贾三近功成名就对于贾梦龙的文学创作也产生了深远影响,因此对于贾梦龙、贾三近父子二人绝对不可割裂开来研究。
  不同的性格决定了“二贾”大相径庭的人生轨迹和不同结局。可以这样说,没有贾梦龙就写不出《金瓶梅》,而没有贾三近为贾梦龙创造优越的生活条件,特别是了解宫廷内幕,贾梦龙也无法创作《金瓶梅》这部旷世奇书。
“十大要件”锁定贾梦龙
  从《金瓶梅》的语言、风物、故事情节、生活场景等可以看出,这个作者必须具备“十大要件”,即:1、籍贯兰陵,终老兰陵;2、才华横溢,科场失意;3、熟知临清、清河一带风土人情;4、有吴越一带生活经历;5、熟知峄县方言、俚语;6、有文采,善作诗词小令,爱好说唱文学,并精通佛道;7、有浮华生活条件,了解朝廷内幕;8、生活的时代与成书年代相吻合;9、有足够的写作时间;10、熟知运河风情。
  生活在明朝中后叶的兰陵的“普通文人”有谁具备上述“十大要件”呢?这个人就是贾三近的父亲贾梦龙。
  明正德年间,贾梦龙随父亲贾宗鲁在高淳和南阳生活了近三十年。嘉靖二十年,贾宗鲁病逝于任上,贾梦龙便偕幼子贾三近回到了老家峄县。嘉靖三十六年,贾梦龙被选为贡生,后到河北内邱任儒学训导(相当于县学副校长)。至此,我们可以看出,贾梦龙不但籍贯兰陵而且有吴越一带生活经历,又熟悉临清一代风土人情;不仅其工作过的地方离运河较近,而且其祖籍临清和其籍贯古兰陵(峄县)都是运河流域的城镇。
  贾梦龙虽然饱读诗书,但却一生不得志,到46岁才被选为贡生,做了河北内邱的儒学训导。上不如其父(贾宗鲁还做了府学的校长),下不及其子(贾梦龙被选为贡生的第二年,即嘉靖三十七年,24岁的贾三近便参加乡试,夺得省魁;十年后又高中进士,名列山东省第一)。
  纵观古代小说,多为科场失意文人所作。《金瓶梅》的作者是科场失意文人无疑,但绝不是落魄文人。这一点一定要加以区别。贾梦龙正是一个饱读诗书,却不精通科举的失意文人,他失意却不落魄。贾梦龙的儿子贾三近中进士后,仕途顺利,先后任户科都给事中、右检都御史、大理寺卿等重要职务,为朝廷重臣。因此贾梦龙具备荣华富贵的生活条件,并且了解朝廷内幕。晚年的贾梦龙,家庭上遭受了丧孙和丧子之痛,孙子贾梧和儿子贾三近都先他而去,这种打击无疑增加了他人生的悲剧色彩。从贾梦龙流传下来的文学作品来看,他对词曲、小令和说唱文学十分喜爱,并且精通佛道。另外,贾梦龙生于明正德六年(1511年),卒于明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享年86岁。其所生活的时代历经明朝的武宗、世宗、穆宗、神宗四朝,而《金瓶梅》反映的正是这四个朝代的生活场景,《金瓶梅》手抄本流行的年代正是万历二十四年前后。最后一点是,贾梦龙自60岁时(隆庆五年)就退居老家峄县,在青檀山西买田结舍,具备以小说寄情,以抒胸中愤懑的条件,也有足够的创作时间。
  再看“大名士”贾三近:少年得志,科举出仕,大明言官,朝廷重臣,其一生可以说是仕途顺利,位高权重。贾三近虽然“三次告家居峄”,但每一次他都是“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身在家乡,却心怀社稷。仅凭这些条件就可以看出,贾三近绝不会写出《金瓶梅》这种体裁和风格的小说。是不是这样说,贾三近就与《金瓶梅》没有任何关系了呢?非也!正是贾三近的特殊身份,才使得其父贾梦龙有条件了解宫廷内幕。
  自明武宗“正德”朱厚照(1491-1521)到神宗朱翊钧(1563-1620),四任皇帝都是荒淫无度。武宗的荒唐与荒淫,世宗服丹药中毒而死,这些都在西门庆的身上有所寓指和反映。有的学者指出,西门庆的原形就是荒淫无度的武宗皇帝。笔者倒是认为,西门庆是一个“杂交品种”,他是明代官场乃至宫廷以及民间商贾人物的一个集合体,西门庆的所作所为正是明代现实社会的真实反映。另外,也正是贾三近的特殊身份,给贾梦龙提供了结社交友、饮酒赋诗、享受人生的物质条件,使得贾梦龙虽然失意,却不落魄,不为衣食担忧,有足够的闲情逸致投入小说创作。
  从“十大要件”上可以看出,贾梦龙才是《金瓶梅》最有说服力的作者,应当引起学界的高度重视和深入研究。贾梦龙看透了明朝社会的黑暗现实,他亲身体会到明代社会自上而下整个社会道德架构的彻底崩溃,以小说《金瓶梅》借宋寓明,警示时人与后人,堪称大明朝的一曲时代挽歌。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