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界大佬集体焦虑90后“小鲜肉”集体亢奋
“互联网+”就是颠覆吗
2015年04月03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在博鳌论坛《互联网思维与商业本质》这场对话上,不管是传统企业代表潘石屹,还是互联网企业的代表张亚勤,都流露出在互联网时代的焦虑感。  本报记者 孟敏 摄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浪潮中,一夜之间,“互联网+”似乎成了各行各业转型的“葵花宝典”。但近期的博鳌论坛上,一群站在行业顶端的精英人士却在论坛上大谈“焦虑感”。
  他们曾在传统行业呼风唤雨、功成名就;他们是中国互联网行业的拓路者和革命者;他们被视为最具创新精神的一群人。但在这个以“快”取胜、以创新安身立命的互联网时代,陷入焦虑状态的他们在叩问:到底什么是真正的创新?难道不把别人颠覆死,或者自己不把自己颠覆就无法创新,就不能在互联网时代幸存下来?企业到底该把握一种什么样的节奏,才不致于焦虑与迷失?

  本报记者 李虎 孟敏
实习生 于广芝

大佬的焦虑与90后的激情
  这是目前中国最火爆的一条街——中关村创业大街。
  200余步就能走完的这条街上,拥挤着野心勃勃的淘金客、随时准备投机的投资人、伺机而动的掮客。当然,主角少不了那些80后、90后创业者。那些更多、更小、更创新、更具盈利能力的公司,都是出自于这个年龄段的创业者手中。
  “我的联合创始人周一刚跟龙永图一起录了节目。”在出发去博鳌之前,中关村创客的代表人物、时间拍卖的创始人张迪奇兴奋地告诉记者。
  巧合的是,2015年博鳌亚洲论坛开场的首场论道,便是龙永图对话德稻集团董事长李卓智,讨论如何投资环保这门生意。
  创客和投资人是这个时代最具有标签意义的人物群体。“没想到的是,时间拍卖受到了不少投资人和创客的青睐。”张迪奇说,在和投资人交流的过程中,发现创业者云集的这个时代,如何找到靠谱创业者成了投资人的困扰。时间拍卖网提供了一个途径,让创业者们通过竞价拍卖获得与投资人的见面机会。
  这个机会也是张迪奇渴求的。作为年轻人,张迪奇在渴望成功的年纪里,希望接触更多优秀的人,却发现渠道匮乏。从事媒体行业的他尚且如此,其他行业的人岂不更求贤无门,于是张迪奇萌生了奇思妙想。“通过拍卖时间的方式,获得与更多人交流的机会。”
  和时间拍卖一样富有想象力的创业者,还有“你说我办”的创始人王硕功,生于1983年的他已经两度创业,把一家网店打理到了上亿元的成交量,又充满热情地把商圈跑腿打造成了生意。
  与这些神情亢奋,目标明确、行动迅速的中关村创业者们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上周举行的博鳌亚洲论坛上,不管是传统企业精英,还是互联网技术大咖,大佬们集体焦虑了。
  52岁的潘石屹每天还能做500个俯卧撑,他是这群焦虑企业家中的典型代表。
  “互联网确实给我们带来特别大的冲击。”潘石屹说,2014年下半年以来,参加企业家会议,他能够感觉到有80%的企业家都是很焦虑的,剩下20%都是没思路的,没有思考就不焦虑,叫傻子快乐多。
  潘石屹焦虑的背后,是SOHO中国2014年比2013年同比下滑58.2%的营业额。同时,2014年中国互联网消费产业增速超170%,未来三年复合增长率94%的增长预期,不管因何,看来俯卧撑没能解决他的焦虑。
  听不懂创客的话,“还在这个时代吗”
  潘石屹最近接触了100多家互联网企业,对这些新生代创业者谈论的东西,潘石屹眼神无助地说,有点听不懂,“我们是建房子的,用的词总是‘建设’,互联网企业用的词叫‘破坏’,还叫‘破坏性创新’”。
  潘石屹的这番话,是在博鳌《互联网思维与商业本质》的分论坛上说的。参加讨论的前招行行长马蔚华虽专门提到《别拿互联网思维装神弄鬼》一文,但他同时表示自己会焦虑。
  因互联网变得焦虑的不仅有互联网行业的圈外人,还有不少圈内人。百度副总裁张亚勤的状态是,“过去可以一个星期不看手机,现在每天都看,原来一个星期可以不开会,现在每天都开会”;甚至开会间隙去厕所排队都让他着急,又浪费时间了吗?
  这位12岁就考上中科大少年班、获得60项美国专利、一手创办微软亚洲研究院、圈内公认的IT精英,感叹自己被互联网奴役了。他说,“现在做互联网的人都特辛苦,包括我个人也觉得很辛苦。整个生活变得速度加快了。我觉得大家都要思考,互联网也好,不是互联网也好,移动互联带来了很大的便利,如果我们不控制它,就会被它所奴役。”
  创业多年的大佬们开始变得焦虑的同时,中关村创业一条街上,90后的创业者带着各种APP和创业项目找钱、找风投,言必称创新,言必称颠覆。创业正在成为年轻人角逐的时尚和游戏。
  “放在过去你根本不能想象,坐在你对面的一个90后,居然手握创投公司几千万的投资权。”在线求职辅导平台的合伙人滕超(化名)说,在带着项目见VC的过程中屡次听对方说,希望在团队中增加90后的成员,因为90后更加了解市场需求,这让这个80后为主的创业团队觉得似乎正在被市场淘汰。美图秀秀创始人吴欣鸿也在团队中不断增加90后群体,他最怕的是,有一天,你以为你很懂这个时代,其实你已经不懂了。
  两个时代的人、两种场景、两种心态、前浪与后浪的碰撞,大佬们的焦虑,与中关村创业一条街上90后的激昂斗志形成鲜明的对比,前浪是否会被拍死在沙滩上?
  在博鳌的另一场对话《颠覆式创新》上,以奇虎360董事长周鸿祎、红杉资本沈南鹏、中兴通讯总裁史立荣、腾讯前CTO熊明华为代表的新老大佬们多次话语交锋,暗斗了几个回合。最后,主持人陈伟鸿的结束语仍继续“敲打”着焦虑者们——
  “在今天这样到处充满颠覆式创新的时代,哪怕你曾经制订过再完美的商业计划,你都有可能会面临失误,甚至是失败,并不是因为你的无能或是懒惰,仅仅因为你不在这个时代的发展趋势当中。”
  迭代太快的互联网AB面
  随着移动互联网发展,颠覆死亡几乎是一个量化的东西。企业家的焦虑势必增加,但这是领导企业必须面临的挑战。红杉资本全球执行合伙人沈南鹏用数据说话,1920年到1930年之间的企业在最早时候新进企业进入500强,大概在15%、18%,到了上世纪70年代、80年代,增加到了30%、40%。最近的10年,500强新进企业达到62%。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互联网行业更是奉此为金科玉律。雷军互联网“七字诀”是“口碑 极致 快”,因为要求快,所以企业必然奉行狼性文化,必然是“急躁、功利、凶猛决然、见到猎物就上”,这种“狼文化”正被很多中国企业家奉为图腾,弱肉强食的“狼文化”中,互联网企业、互联网品牌都很短命。
  腾讯公司前CTO、七海资本创始人、董事合伙人熊明华说,2005年中国排前五的互联网公司跟今天排前五的互联网公司完全不一样,那时候有盛大、分众、巨人等等,这个变化还是很快的。美国也是这样,10年前互联网公司排前面的和今天也不一样。
  在过去的很多年里,太多的公司一夜崛起,攻城掠地好不痛快;太多的产业在最短的时间里被砍杀成一片焦土,以狼为荣的企业家们正把任何一个可能的领域都变成价格战的“红海”。急躁功利的狼文化尽头是什么?短命的中国互联网企业、互联网品牌背后又是什么?空前的功利误区又给中国公司带来了什么? 
  近日,菜鸟网络副总裁万霖宣布——通过近两年的努力,菜鸟网络已经基本建成了覆盖全国的物流网络。菜鸟在全国范围内低价拿了很多土地自建仓储中心,分为“八大军区”。但深入物流业后菜鸟网络才发现,仅有这些“军区”是无法实现马云宏大的“10年愿景”的。
  中国的物流市场有三万亿市场规模,70万家物流公司在做的事情,让菜鸟发现此处水深不可测。京东在拿地,苏宁在拿地,顺丰德邦在拿地,中远深国际在拿地,菜鸟几万亩和全国其它的总和相比,只是小巫见大巫。
  此时菜鸟已经丧失建立全国仓储行业游戏规则的契机,于是草草宣布完成马老板的目标。互联网“快”的神话没能颠覆传统的物流行业。
  而互联网上最近的一个神话是足记APP。突然间,“足记”就火了,“大片模式”是足记APP的点睛之笔,然而在其火爆后的一周之内,微博相机、友拍、美图秀秀等APP直接将其抄袭过去,类似的功能很快出现在了这些APP上。
  足记的遭遇很典型。互联网行业现在关于创意、技术没有绝对的壁垒可言,只要有充足的资金,毫不夸张地讲,在一周时间内就可以做一个相似的甚至更好的。所以,大家都等着看,“足记”啥时候会死?
革命的和被革命的,都很焦虑
  微信火了朋友圈,颠覆了电信运营商;淘宝、京东对于传统商业的颠覆,让万达不得不向电商转型;互联网教育对传统教育模式的颠覆,让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备感焦虑。
  “焦虑不见得是坏事。商业历史是由企业家这个群体不断的焦虑而创造出来的。”虽然马蔚华如此慰藉企业家的焦虑情绪,但今天的局面还是让人不得不紧张。
  如今,不管企业家做出多么正确的商业决策,都有可能死掉。难道不颠覆真的会死吗?渐进式的创新就没有创新的空间了吗?不把别人颠覆死,或者自己不把自己颠覆,就不叫创新,就不能在互联网时代幸存下来?在《颠覆式创新》这场对话上,周鸿祎、史立荣、熊明华这样反问。
  “干我们这行不焦虑挺难的,这个行业迭代太快了。现在成千上万的APP,我们都很难判断这些APP到底是做什么的,其实没有人可以完整地理解这些东西或者跟踪这些东西。”新浪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曹国伟在论坛上感慨。
  即便是大象依然有自己的舞步,舞步当中可以判断出颠覆式创新到底在哪里吗?在海尔来自根部的变革中,记者去海尔总部采访了人单合一的商业模式,把一条命变成一千条命的巨大组织变化,也感受到了传统企业变革中的阻力。
  “海尔做这个东西都是在做组织结构的改变,组织构架的颠覆不叫颠覆,因为长期以来形成的企业基因很难颠覆。”周鸿祎说,海尔真的要做创新,基因是不可改变的,原来的成功注定了你的基因,最好的方法是在外面投资一个公司,投资的公司基因完全不一样。
  周鸿祎以谷歌为例讲到,谷歌有一个基金,每年给这个基金几个亿让它寻找那些可以颠覆掉谷歌的公司投资他们扶植他们,周鸿祎觉得像谷歌的做法绝大多数企业是可以尝试的,就是去投资年轻人,他们没有原来旧的基因,再拿资源给它对接。
  再以苹果公司为例,苹果有没有革自己的命,有没有革别人的命?“苹果从来没有发明MP3,他们只是把MP3做得更好,他们也没有发明手机,他们只是把手机做得更好。他们没有发明平板电脑,只是把iPad做得更好。即使是手表,他们也不是世界上第一个穿戴设备的生产厂商。”西部数据总裁兼首席执行史蒂文·密立根说,苹果渐进式的创新远远比革命性的创新做得更好,他们始终抓取市场的机会,把市场已经存在的技术发挥到极致,从消费者,用户体验的角度发挥到极致。
  在浪潮集团董事长兼CEO孙丕恕看来,“苹果是真正的创新”,不光是互联网营销模式创新,还有技术创新。
  “做的比较好的人天天担心别人革自己的命,现在天天革命的人,实际上他也是比较焦虑的。”中兴通讯总裁史立荣表示,革命的和被革命的,都很焦虑。
  唯一不焦虑的刘强东从哲学的高度解释说,不管是企业家、创业者还是做经理人,任何人来到世界上最核心的是追求幸福感,是快乐。“你创业的目的不就为了得到快乐吗?你奋斗的目的是什么?就是依然为了快乐而去奋斗。不应该有一天因为痛苦、煎熬撑着,那种是丧失了人生活的本质,包括作为创业者追求的本质。”刘强东慷慨陈词。
  对刘强东的说法,潘石屹和马蔚华四目相对,组团调侃说,“我们说的焦虑都是压力、痛苦,强东现在是热恋中,他提的都是幸福,跟我们这些人没法比”。
  老潘的梗大家都懂得,张亚勤和曹国伟紧皱的眉头舒展开来,被裹挟后的焦虑感暂时性得到了释放。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的平均打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