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胜保护岂能止于调解
2015年04月03日 来源:
齐鲁晚报
【PDF版】
□雪樱
历城区绣川乡凤凰山的明真观是一处拥有千年历史的名胜古迹。近日,市民罗先生向本报反映,有村民在明真观旁边的山体上开荒,他担心下大雨会引发山体滑坡把道观冲毁。对此,开荒村民认为,他这是开自家地,道观无权干涉,此事相关部门正在协调中。(详见《齐鲁晚报》2日C03版)
开荒村民坚持认为,开垦的是自家的地,砍的也是自家林果树,觉得理所应当。种地是村民赖以生存的饭碗,重新开垦是为了生计着想。而从记者拍的照片上看,村民开垦的土地离着道观很近,植被破坏十分严重,若是遇上恶劣天气,万一发生山体滑坡引发自然灾害,后果不堪设想。
由此可见,这无不变成了村民生计与道观保护的矛盾,如何协调陷入僵局。
早在2012年历城区就将明真观等7处古建筑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纳入文物法律法规保护范围。笔者认为,保护千年道观,维护生态环境,当地政府不能一味劝村民让步,毕竟种地关乎村民的生计,属于实实在在的民生。当地政府也不应仅让双方协商解决。
笔者建议,当地政府不妨实地调研明真观的现状,邀请村民、道长、锦绣川办事处、村委会等代表召开座谈会,倾听大家的意见了解实际困难,再拿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这其中,应积极申请资金支持,无论是区级财政,还是名胜古迹专项资金,都应做到资金到位,这是保护工作的基础保障。
相关部门应以此为契机,开展摸底调查,建立古村部落、乡野山间名胜古迹保护档案。根据占用村民土地情况,出台相关的补偿制度,回应村民的民生需求,解决现实的困难,这也是起码的公共责任和人文情怀。
实现家门口就医还差哪几步
□徐剑锋
近日朋友到医院看病,回来诉说医院人山人海,挂号就得排半天队。像这位朋友一样,目前很多患者“看病最好去大医院”的思想依然根深蒂固。
大医院就医条件好、专家名医多,去大医院看病本无可厚非,但一些常见病的首诊,并非一定要挤到大医院去。一方面,现有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完全可以诊治;另一方面,扎堆往大医院挤,不仅会加重大医院的负担,从而影响所有患者的就诊质量,而且也是医疗资源的极大浪费。
转变患者的就医观念,任重道远。当务之急,既要建立互信的医患关系,科学理性地引导患者,也要通过完善疾病诊治范围目录库,让患者有的放矢地选择就诊路径,对“去哪里看什么病”有个理性的判断。
客观地说,患者之所以“病”无巨细首选大医院,最看重的无疑是大医院“妙手回春”的能力。为此,必须尽快提升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服务水平和服务能力,而核心是医疗资源的有效配置。如果优质医疗资源扎堆在城区、大医院,而最底层的医疗机构医疗投入不足、仪器设备不足、医师力量不足,那只会加重“马太效应”,家门口就医只能是空中楼阁。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