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暖摇蚊出没,多爱绿植和水面
2015年04月03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本报4月2日讯(见习记者 王小蒙) “到黄昏的时候,成片的蚊子就呼呼地扑过来,满头满脸的都是。”市民郝女士觉得恼人的蚊子今年出现得早还格外多。记者了解到,此时出现的蚊子大都是摇蚊,成团婚飞进行繁殖,一般不会咬人。
  “感觉今年蚊子格外多呢,去年都没发现有,是不是冬天不冷都没冻死?”家住万盛街附近的郝女士说,今年冬天没下雪,绿化带里蚊子格外多,成群成片的飞得满脸都是。
  不光在绿化带里,郝女士说在万盛街的水沟里,也常看到蚊子在水面趴着,黑压压的一片。早上还好,天一黑就开始团团飞起。“看着蚊子个头比较大,身上还是淡绿色的,与盛夏时咬人的蚊子不太一样。”
  山东省医学科学院一昆虫学专家告诉记者,此时出现的蚊子大多是摇蚊,喜欢在树根和草丛中活动。“第一代吸人血的蚊子还没有产生,现在普遍见到的是越冬的蚊虫,以摇蚊为主。”该专家表示,气温升到15℃左右,摇蚊便开始活动,潮湿的环境更是助长了摇蚊的孳生。
  专家解释,摇蚊白天躲在绿植里,近傍晚出来活动。由于昏暗的灯光适合蚊虫交配,大都在此时成片地抱团婚飞繁殖后代。“有些居民家里的灯光比较吸引摇蚊,就会出现摇蚊直往家里钻的情况。”
  专家说,蚊子生存繁殖必须有水,因此地面积水、臭水沟、下水道蚊子会格外多。此时可以对绿植和水面上的蚊子集中喷药灭杀,对减少蚊子数量比较有效。
  专家介绍,蚊子咬人也跟温度有关。在37℃以上时,蚊子可以做到在0.1秒就将人叮咬“上口”,在27℃以下时叮人的速度就大大降低,17℃以下一般不再咬人。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的平均打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