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在溪头荠菜花
2015年04月03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高娜

  荠菜,味甘性平可入药。立春之后,春风拂过田野,若能再得一场贵如油的春雨,沟里坎里,小路溪边,一夜之间萌生绿意。你且停脚细看,一茎十数叶,其叶若羽,间或有开小白花者,那便是荠菜。“春在溪头荠菜花”,荠菜,正是报春的使者呢。
  民谚有云:“三月三,荠菜当灵丹。”《本草纲目》记载:“荠菜粥能明目利水。”现代药理实验也证实荠菜确有良好的降血压、止血等功用,无怪乎古人要把荠菜称之为“护生草”。家乡人立春之后采食荠菜,多不以其为药,而是图它的清鲜之味。
  今年寒假回老家过年,带着小外甥去田野里放风筝,俯首低眉之际,发现麦地里、田垄边一片片、一簇簇长满荠菜。且喜土地松软,不用借助工具,两指一捏一提即得。初春午后,和风习习,风筝虽未放成,却满载此恩物而归。回家交给妈妈,一洗一烫,磕两个鸡蛋,翻炒盛盘,晚饭桌上立时添了春意。
  《诗经》中有“谁谓荼苦,其甘如荠”的句子,其实荠菜算不上甘甜,但其清新浓郁的鲜味,却是远胜苦菜、马齿苋之类,其他菜蔬亦且不能及。荠菜除了与鸡蛋同炒,尚有多种吃法。苏东坡被贬黄州时,尝做“东坡羹”,他形容自己是“时绕麦田寻野荠,强为僧食煮山羹”,并写有《东坡羹颂》一文:“东坡羹,盖东坡居士所煮菜羹也。不用鱼肉五味,有自然之甘。”“东坡羹”之所以有“自然之甘”,和他所用的食材和做法有关系:“其法以菘、若蔓菁、若芦菔、若荠,揉洗数过,去辛苦汁。”白菜、萝卜、荠菜,撒上盐揉洗之后,杀出苦味涩味,自然回甘。襟怀高旷、乐观通达的美食家东坡先生,不仅不以食荠为苦,还将其方法向朋友推荐,在寄徐十二的信中介绍了“东坡羹”的制法及功能:“今日食荠极美,念君卧病,面、醋、酒皆不可近,惟有天然之珍,虽不甘于五味,而有味外之美。”可见他对自创荠菜糊糊的热爱与钟情!南宋诗人陆游喜欢凉拌:“小著盐醯和滋味,微加姜桂助精神。”荠菜凉拌,只需加点盐醋、生姜、肉桂,即可保留它固有的清鲜之味,确实极妙。
  我身在农村,耄耋之年的奶奶,她没有东坡、放翁这些文人雅士的志趣,却有对食物朴素的热爱和六十年庖厨的智慧。奶奶喜欢蒸食荠菜,用料简单,操作方便却美味非常。荠菜洗净控干水分,拌上两枚生鸡蛋再淋油少许,用面粉拌匀,铺在蒸屉里,大火蒸之,水开即熟,最后用烹好的花椒油一拌,就可以抱碗开吃啦!
  荠菜,是春回大地时节老天赐予农民的恩物。“日日思归饱蕨薇,春来荠美忽忘归。”而今人人谈说乡愁,余光中的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习大大的乡愁在梁家河,作为一枚资深吃货,我的乡愁就在奶奶蒸的这碗荠菜饭里。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的平均打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