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彦亮:
看起来是小事,积攒起来就有质变
2015年04月03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本报记者 韩逸 

  2015年2月,本报举行2014城市记忆摄影展,资深读者李彦亮专程赶过来,把每一张照片都收进眼底。作为一个摄影爱好者和看报7年的读者,他对《齐鲁晚报》很多精彩的头版图片印象深刻。“我觉得你们记者可以多拍一些这个城市快要消失的建筑,你们去的地方多,有更多机会接触这些。”他提议,留住这个城市的历史,是虽然微不足道,却能见证奇迹的事情。
  斯文瘦弱的李彦亮在同事们眼里,是个文质彬彬的工程师。他们喊他“李工”的时候,很少看到他在休息时间抱着相机穿梭在这个城市。而李彦亮觉得,那个记录城市生活变迁的小李,更像是真实的自己。
  2月份,全国人民都开始关注雾霾问题。一直坐享蓝天白云的烟台人忍不住沾沾自喜:“看看咱烟台的蓝天,才知道啥是真正的蓝!”李彦亮不声不响地找出了2014年10月12日到11月25日一个多月时间里在大钟楼对面拍出的照片,其中,14天是阴云天气或雾霾天,蓝天白云占了另外一大半。“总的来说还是非常值得骄傲,但是不看不知道,感觉烟台的坏天气也确实不少。”他把这些照片拼成一张大图,发在了微信朋友圈,想让身边的朋友一起节能减排:“远离雾霾,留住蓝天!”不少人点赞,也有人惊叹于他的毅力。“你这一年到头都在一个地方拍照片?”
  “我就是想记录下来这个城市逐渐消失的东西,拍下天气也是凑巧。”李彦亮说。28岁的他大学毕业已经三年,工作至今都保留着学生时期的摄影爱好。“看到大钟楼要拆了,我去拍,烟台大学挖池塘,我也去拍。”老城区的墙,胡同里的猫,有时候一整天就在他的走走停停中晃过去了,“相机里留下什么,就是什么。”
  李彦亮对延时摄影情有独钟,把凝固的照片做成动态的视频,在几秒钟之内历尽沧海桑田。“拍大钟楼也是想给延时摄影留下素材,其他建筑物也是。”他说,延时摄影好像四维空间的照片,第一次看到就感觉无限神奇。大学毕业的时候,他拍了记录烟台大学四年校园生活的延时摄影短片,几分钟的视频,使用了30万张照片的原始素材,在视频网站点击近四万。
  “其实也只是一种简单的记录,”李彦亮说,“看起来是小事儿,积攒起来就成了质变。”3月1日,李彦亮在二马路上的公交站牌放零钱,被记者拍到,第二天见报。“我觉得就像学生们的零钱一样,看起来很微不足道,可是如果大家都能讲诚信,拿了零钱急用,之后还回去,就会成为这个城市里让人暖心的热流。”从大学开始阅读《齐鲁晚报》,他虽然刚刚28岁,可是却已经有7年阅读《齐鲁晚报》的历史了。“咱们报社记者做的事情也是这样,传递一些微小的正能量,久而久之,让这个社会变得更有人情味一点。”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的平均打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