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华画展开幕
融古典与现代营造唯美画境
2015年04月08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杜华向众嘉宾介绍创作过程。
  画展吸引了大批观众。
  观众在观摩画作。
     文/本报记者 霍晓蕙 摄影/本报记者 戴伟        
  4月7日上午,“真水无香 印象水墨——杜华绘画作品展”在位于大众传媒大厦四楼的山东新闻美术馆开幕,展出女画家杜华的80余幅佳作。这些作品,显示了东方传统文化与西方古典艺术的相互融合与渗透。 
  此次展览由大众报业集团、山东省美术家协会、济南市文联主办。杜华现任济南市美术馆馆长、济南画院院长,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综合材料绘画与美术作品保存修复艺术委员会委员、山东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济南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她的作品,既有传统的笔情墨趣,又有令人耳目一新的现代构成元素,创造出一种全新的绘画语境。
  据介绍,此次展览之所以命名为“真水无香”,是因为“真水无香”代表的是中国文化所独有的一种境界。好的艺术,正如同滋养生命的水,视之无色,嗅之无香,然而却清澈明净,蕴含生命的真意。杜华作画,崇尚的就是真性情的自然流露和纯画境的朴素呈现。
  看过杜华的《如梦令》系列作品,很多人既惊讶于画面上细腻的表现力,同时也会困惑——这是国画,还是油画?传统,还是现代?其实这正是杜华《如梦令》系列作品的独特之处——运用丹培拉技法表现中国传统花鸟题材。
  杜华介绍,“如梦令”这组作品是经过反复研究探索,将欧洲古典绘画中的丹培拉色彩技法应用到中国传统花鸟画题材的创作。“丹培拉”是一种古老的绘画形式,在中世纪的欧洲,它曾有着极其辉煌的历史。但历史上从未见中国画家把丹培拉材料与中国画联系在一起,杜华则开了一个先河。
  这种创新并非偶然。据介绍,上世纪90年代中期,当时杜华应法国文化部邀请,前往法国艾克斯国家艺术学院作高级访问学者。在此三年间,她开始接触并热爱上丹培拉这种绘画技法。回国后,在央美院作高级访问学者期间,又逐渐掌握了丹培拉技法的精髓。丹培拉这种材料的视觉效果典雅而高贵,与中国传统绘画的艺术特质不谋而合。中国的传统花鸟画以造型生动、色彩古朴典雅的独特魅力著称于世,但由于年代久远会使之灰暗,而丹培拉表现出的色泽,有珍珠或绸缎的美感,并且在材质上易于保存久远,弥补了传统中国画的不足。“何不借助西方丹培拉色彩,来表现中国画传统内涵呢?”杜华一方面钻研工笔、水墨,一方面也沉思于丹培拉技法与中国画结合的探索中。呈现在画展上的用丹培拉色彩绘制的具有强烈宋代花鸟画气息的画作,中西合璧,具有了独特的只属于她自己的鲜明特色。前来观展的书画名家杨文仁表示,作品大气,显示了传统中国绘画的功力,也显示出作者高远的眼界和创新的勇气。油画家、山东艺术学院副院长王力克表示,看杜华的画作,扑面而来的是自然的轻松的气息,像涓涓溪流穿过心田,真切感受到了一种与审美心律合拍的温馨共振。
  展览开幕当日,许多文化艺术界专家应邀前来观看展览。著名作家、《高山下的花环》作者李存葆先生认为,杜华根植传统,融合创新,以自己的悟性和勤奋,创作出唯美的艺术作品。“她借助西方的材料和技法,绘制的具有强烈中国传统文化气息的花鸟画作,使我们欣喜地看到了新时期在美术领域的西为中用结出的艺术硕果。”
  此次展览面向大众展出,展期十天。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