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美人”之毒如何不再误伤瓜农
2015年04月08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钟倩

  近日,“黑美人”西瓜致17人中毒事件,让许多爱吃西瓜的市民纠结是不是要继续买。6日,记者调查得知,受“黑美人”事件影响,济南西瓜销售也陷入了困境,但不少西瓜批发商采取自救行动,加上热心市民的相助,他们的生意有了一些好转。相关单位和机构每天也都在严格检测新上市的西瓜,确保市民吃上放心瓜。(详见《齐鲁晚报》6日C04版)
  受海南黑美人西瓜事件影响,本地西瓜遭遇“寒冬”,倒春寒的冰冷天,看到商贩们为了推销西瓜,使尽浑身解数,不禁叫人陷入深思。食品安全问题频发的今天,问题果蔬、黑心农产品等现象屡见不鲜,每每发生,最倒霉的当数农户和商贩。往往是问题发生后,相关部门才逐级进行追查,从发生地到流通地,从运输过程再到检测报告,还有产销监管等等,但商贩们等不起啊,真相大白的时候,进来的西瓜岂不都烂掉?而舆论的发酵和谣言的夸大,消费者会产生连锁反应,从而导致销售的惨淡。
  像问题西瓜事件,西瓜不会长了腿脚害人,是种植、流通、销售、监测某个环节的制度存在漏洞,才会染上毒。令人担忧的是,时下的安全监管和追查制度,落实起来存在一定距离,要么是雨过湿地皮,隔靴搔痒式的,要么是部门互不管,多头多脑式的。前者是执法的踏空,后者是责任的沦陷,这些都是致命的硬伤,直接关乎广大群众的生命安全。
  问题西瓜事件,相关部门不能止于按照惯例追查,理应层层追责,公开真实信息,这是第一步;其次,还要以此为契机健全管理和预警机制,从源头抓,强化责任主体,斩断利益链条,适时引入第三方监督机制。这既是维护法律的尊严,也是从根源上遏制安全问题的发生和蔓延。
  当然,济南本地监管部门也应与时俱进,在检测和把关方面多些高科技含量,以打造本土食品安全预警平台,让市民吃得放心,这也是消除心理惶恐和远离销售困境的重要途径。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