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院学部委员张蕴岭:各地亟需转变传统发展思维模式
一带一路没“政策”,就看本事
2015年04月13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12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张蕴岭教授做客齐鲁大讲坛。 本报记者 戴伟 摄
     4月12日上午,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国际研究学部主任张蕴岭教授在济南做客齐鲁大讲坛,他表示,各地还存在传统发展思维,以为列入“一带一路”就可以“要政策”。不过,“一带一路”建设没有特殊政策,也没有特殊优惠,“是靠参与技能,就看有没有本事。”山东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陈尚胜主持讲座。
本报记者 寇润涛 实习生 于民兴 冯岩岩  
争着被“点名” 没有意义
  “古代丝绸之路就是东起长安。”张蕴岭认为,而现在“一带一路”战略是全国通盘设计。
  按照3月底公布的《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陆上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范围实际上很广泛。对于“海上丝绸之路”,张蕴岭说,过去主要从泉州出海,如今看新公布的愿景与行动,也涉及山东的青岛、烟台两个城市。
  文件里只点了部分沿海地区,没被点名的地方就觉得失望。“东北、华北也在争,同样是沿海城市,大连为什么不是?天津为什么不是?应该说也是。”张蕴岭说,他认为只要是沿海地区,应该都囊括进来。
  “开始,大家都争着进入‘一带一路’涵盖的城市,我却认为,这个是起点,争来争去,没有意义。”张蕴岭说,因为这是一个国家全面对外开放的战略。
“走出去”,让别人加工我们的产品
  “一带一路”是我国新时期深化和扩大开放的一个战略,构建全方位的开放新格局,深度融入世界经济体系。
  为什么叫“深度融入”?
  在张蕴岭看来,过去我国改革开放,主要靠吸引国外资本进来,把国外技术引进来,加工,再出口,赚点小钱。如今,我国发展起来了,光停留在这个水平是不行的,“我们要深度融入。”
  “过去是我们吸引别人的资本,如今我们的资本要走出去。过去我们靠加工别人的产品赚钱,我们将来要叫别人加工我们的产品。”张蕴岭说,“‘一带一路’就是改变我们整个经济发展的平台。”
  当然,在“一带一路”的发展战略中,张蕴岭认为,中国要和沿经济带的各国当地的发展战略一致,要和对方的政策对接。
  上世纪60年代,东盟内部合作,开放市场,结果,他们却发现内部的贸易增长不起来,自己的投资仍然没法起主导作用。最后,他们研究发现了原因:道路不通,政策不通,接不上。
  如今,响应“一带一路”的国家有60多个,这就说明至少和我国需要互联互通的国家就有60多个。“公路、铁路连起来后,如果每个国家都得收费、设卡也不行。”张蕴岭说,“一带一路”需要通关便利,“就是单一窗口,我在一个国家过了,其他国家也得过。”
“一带一路”是百年工程
  从国内“一带一路”自身建设来看,张蕴岭认为,各地还存在传统发展思维,以为列入“一带一路”就可以“要政策、要优惠”。不过,“一带一路”建设没有特殊政策,也没有特殊优惠,它是全国性的战略。“是靠参与技能,就看有没有本事。”
  “一带一路”是一种新的对外开放战略,同时是推动改革的战略,可以助推国内的体制创新。
  在“一带一路”新思维方式影响下,2014年10月,在中国(连云港)丝绸之路国际物流博览会暨第十一届国际物流节上,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的八个省(区)构建了物流联动发展合作机制,涵盖乌鲁木齐、伊犁、兰州、酒泉、西宁、银川、西安、郑州、徐州、连云港等27个重要节点城市。八个省(区)倡议,逐步建立统一、开放、公平的企业市场经营环境。
  “这是多少年来都解决不了的,一跨界,甚至跨县都不行。”张蕴岭说,“比如农产品的绿色通道,挂上一个,一路畅通。将来前面挂上一个‘一带一路’产品,这不挺好?就是把国内的一些障碍能够打通,提升开放水平。”
  当然,在张蕴岭看来,“一带一路”是个百年工程,可能要50年、100年,可能还要长,它要把中国跟世界联通起来,这是个长期构建的过程。
  齐鲁大讲坛由省委宣传部、省社科联、山东大学、齐鲁晚报、山东博物馆联合主办,以“搭建思想平台、共享精神财富”为宗旨。大讲坛坚持公益性原则,向社会免费开放。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