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帕金森病早发现早干预
2015年04月13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本报4月12日讯(记者 张牟幸子 通讯员 徐彬) 每年的4月11日是“世界帕金森病日”,今年的主题是“早发现,早干预”。据最新统计,目前我国帕金森病总人数已超过200万,55岁以上人群患病率为1%左右,65岁以上人群患病率为1.7%,并随年龄增长而升高。
  滨医附院神经内科副主任医师鹿树军介绍,目前帕金森病的患者来就诊时,大多数都已经患病至少半年以上,还有患病三年多才来就诊的,“因为帕金森病患病初期表现不太明显,主要是手颤抖,行动迟缓,家人就会以为是年龄大了导致的,并不会想到是患了帕金森病,所以很多患者直到影响到了正常生活才来医院就诊,就过诊断被确诊为帕金森病。”
  鹿树军告诉记者,在帕金森病初期或是中期的几年中服用帕金森药物可以获得比较满意和持续的疗效,帕金森病的治疗是一个长期过程,它需要遵循长期服药,控制症状,目前没有有效的预防措施阻止疾病的发生,“但是药物治疗可以很明显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比如一个帕金森病人经过长期治疗可以下地行走,而不使用药物治疗,3—5年患者就会卧床无法站立。”
  鹿树军介绍,帕金森病的前期表现主要是患者单边或双边的手臂会不由自主地抖动,双腿双脚或下巴也会有抖动的现象,动作迟缓,走路时无法迈开脚步,患者还会有抑郁、焦虑和记忆力减退等症状,“其实家人只要多关心关注老人,就会发现正常老年人走路是没有什么问题的,也不会出现明显的迟缓现象,所以一旦出现这些症状,要及时带老人来医院就诊,争取早发现早治疗。”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