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笔丹青 书骨诗魂
——王善杰书画篆刻艺术赏读
2015年04月13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在近百年的中国绘画史上,吴昌硕、齐白石、潘天寿是熔诗、书、画、印于一炉的三位大师,老缶昌硕精熟石鼓,以篆刻名天下,用古籀之笔作画,气势胜之,别于他人,古厚朴茂的重、拙、大画风自成宗派。白石山翁从乡间走来,40岁后“五出五归,身行半天下”的不凡经历,居京华而衰年变法,其画充满乡间野趣和童心的天真,以隶入篆,以篆入印,雄浑刚健,“诗、书、画、印”相互渗融,内在化合,巧妙统一在绘画的形式格局中,余味不尽。“年仅弱冠才斗量”的天寿先生,以过人的才气赢得苍石老人的青睐,成为吴门“学我最像,跳开去离我最远,大器也”的优秀弟子。其“绘画不须之绝,而须四全”的至理名言,实践着现代中国画的创新之路,“以强其骨,一味霸悍”的笔法,造险破险的构图形式创作出具有奇崛峭拔、苍古高华的独特新风,延续着承前启后的中国画现代文脉。他们共同将中国画推上了一个崭新的高度,代表着近现代画坛上的三座高峰。
  深受中国传统文化濡染的书画家王善杰先生,以前贤大师为楷模,远离尘世,淡泊明志,数十年来致力于诗、书、画、印的研炼,不断推出的书画力作,古意盎然,而新意勃发,在黄河三角洲地区独树一帜,在艺术实践中,他尊敬传统、坚持传统,并成为发扬传统的代表画家。
  王善杰不仅印从书出,其画亦从书出。善杰先生治学,于书法用功最深,先唐碑、汉隶,后归于大篆,于甲骨文、钟鼎文、石鼓文无一不精。他的篆刻取法于秦汉印,从广泛临摹金石文字入手,以深厚的书法功力,熔铸到篆刻中去,形成了“刀爽气厚、浑朴劲健、丰神流动”的印风。朱简《印经》云:“吾所谓刀法者,如字之有起有伏,有转折,有轻重,各完笔意”。朱氏的刀法传笔法说,奠定了以后的以书法入印的美学思想基础,遂为印章艺术个人风格的多样化辟出一条大道。
  其山水画多勾少皴,线条凝炼老辣,泼墨、泼彩厚重古艳,似老缶古籀笔法写出,苔点或聚、或散、或浓、或淡,有风雪晴雨点,亦有醒目当头劈面点,山山水水多为北方景色,红色房顶与墨色山水相映成趣,充溢着天地间宁静、旷远的自然美,又似乎聆听到画中古刹寒泉的清乐梵音。观其泼墨处,以浓破淡,以干破湿,色破墨,墨破色,层次繁复,峭厉坚实。
  其花鸟画,阔笔大写,笔墨极简,色彩浓艳,又不乏强烈的墨韵和有力的笔线,画风浑厚,强烈刚健。他的花鸟画重情意的寄寓、精神的内蕴,他常常从大自然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一花一叶中看到生活和辉煌,体悟到生命的本真,进而在艺术实践中借诗文咏物,借书画抒怀。
  善杰先生的诗文发于灵府,情感真挚。其题画诗或意象奇突,或境界淡远,清新自然。先生素喜禅学,为本焕大师皈依弟子。欣赏者会从他笔下的佛释人物画中参悟到佛法的某些真谛,慈善平和、淡泊宁静、心无挂碍。
  20世纪以来,中国画的发展呈现多元化的格局,先后涌现了海上画派,京津画派,金陵画派,长安画派等,每一画派的产生都离不开三个条件:1、人品、画品俱佳的领军人物。2、实力雄厚的骨干队伍。3、广泛的影响力为世人所瞩目。黄河三角洲画派的诞生根植于此地区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自西周至春秋战国以来,先后培育了大军事家孙武、经学博士伏生、文学家东方朔、大画家展子虔、散文八家范仲淹、著名词人李之仪等。清代以来,黄河三角洲的传统文化有了深厚的积淀,金石学家吴式芬《封泥考辩》、《捃古录》传世。诗书盈库,累世为官,名门望族杜受田、诗人王渔洋、现代儒家梁漱溟等这一文脉相传,滋养了黄河三角洲丰实的文化艺术。上世纪80年代,由著名画家张仃题名“滨县剪纸艺术展”在中央工艺美院展出,上世纪90年代“滨州十人画展”在北京中国画研究院展出,名画家乍启典两次晋京举办个展,火天印社的成立等等,为黄河三角洲画派的诞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美协、书协副主席、火天印社社长王善杰近20年来率火天印社的书画家16次举办救灾和援助希望工程、扶贫济困等书画义卖活动。其虚怀若谷、心胸开阔、襟怀坦荡、无门户之见、倡导文人相重,尤为艺林称颂,不愧是德艺双馨的艺术家,黄河三角洲画派的领军人。
  大画家齐翁、宾翁“六十变法”,王善杰亦已近花甲之年,有了如今的成就,他的艺术前景会一路顺风,让我们预祝善杰先生登上艺途的巅峰。
(古 泥)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