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上整体厨房,做饭环境变样
任城区长沟街道的美丽乡村改造工程,让村民们满面笑容本报记者孟杰通讯员范培倩李宗顺
2015年04月15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村里的垃圾坑塘已经完成初步改造。
  ◥大棚里的葡萄采摘园。
     “老家建设得像花园、家里水电气暖齐全,一点都不比城里差,空气好又敞亮,比城里住着舒服。”在城区住了10多年,长沟街道东陈村70多岁的老人陈革胜重新搬回了老家。与陈革胜相同的情况在长沟并不是个例,如今,村里道路硬化、家家环境改善,坑塘变成景观湖、还用上了抽水马桶,老家的巨大变化让很多进了城的村民心动不已。
老家也用上了抽水马桶
  干净整洁的村间小路、整齐划一的行道树木……在长沟街道办事处南阳李村,除了这些“面子”,“里子”也进行统一改造,每家每户的用水、厕所和厨房都进行统一改造。 
  14日上午9点,记者走进长沟街道南阳李村,一眼就看见了村头的休闲健身小广场。广场用不同颜色的地砖铺设,周围的景观树刚种上不久,几位老人坐在广场新建的长廊里悠闲地晒着太阳。而这个景色宜人的小广场,原来还是一个满是垃圾的荒地。
  道路的两旁新建了绿化带,两侧安装了白色的矮篱笆,很是别致。走进村子西头一家村民的家中,63岁的陈喜鸽老人正在照看孩子。老人家的厨房一角仍保留着传统的地锅,另一边则是设备齐全的“整体厨房”,橱柜和抽油烟机样样齐全,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说起村子和家里改造后的变化,老人打开了话匣子。“原来砖头水泥砌成的灶台,现在都变成橱柜了,碗锅筷子有地方放了,做饭的环境也好了。”
  “以前咋也没想到,没住上楼房还能用上抽水马桶。”陈喜鸽老人说,除了厨房的环境变好了, 厕所也由原来的旱厕变成了现在的抽水马桶。“家里每天都定点来自来水,早晨用管子抽到房顶上的水桶里,很方便。”虽然家里的厨房和厕所刚刚改造不到一个月,但老人已经用得十分习惯。
垃圾坑变成了景观池塘
  长沟街道南薛村地处该镇最低洼的地方,为了解决排水和蓄水问题,村子有三个面积比较大的坑塘。上世纪70年代,坑塘很好地解决了村民的蓄水和洗衣问题,但随着村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坑塘的历史功能已经消失,逐渐沦为村里最大的垃圾场。每到夏天,坑塘附近臭气熏天,蚊虫滋生,严重影响了附近村民正常生活。为彻底解决这一问题,村里响应街道的引导,将坑塘进行改造,将它们打造成村里的独特景观池塘。
  以往臭气熏天的坑塘,现在坑里已经没有了污水,一辆吊车正在往其中一个坑塘里倾倒泥土。“这里原本都快成垃圾场了,没想到现在收拾得这么利索。”附近的居民高大爷告诉记者,他已经在村子里生活了70多年,年轻时坑塘还是洗衣洗澡的地方,但近几年环境大变,成了垃圾场,对住在附近的村民来说,坑塘改造是最大的利好消息。
  “这里收拾好后,会重新蓄上水,到时候还会根据情况种上一些水生植物,再养上一些观赏鱼,让这个垃圾坑塘变成改善村民生活环境的景观池塘。”长沟街道南薛村党支部书记薛凤军介绍,随后,三个坑塘周围还将进行统一整顿,增加配套设施,打造一道独特的风景休憩带。“现在东陈村、曹林村、后刘东村等20个村的坑塘改造工程已经基本完工,很大程度上改善了村民的生活环境。”
农业、旅游相融合 大搞葡萄采摘项目
  说起长沟,很多人马上就会想起来“葡萄”。作为特色农业,长沟街道近一半的土地都种上了葡萄。经过历年种植积累经验,很多人都搞起了葡萄采摘合作社,注重葡萄产量的同时,更是利用新的技术和设备改良葡萄的品质,并打造宜人的采摘环境。
  家住孙街村的祁强今年开始在自己的50多亩葡萄园中试着搞采摘活动,“从单纯的外销到吸引游客来采摘,最重要的就是提升葡萄的品质和采摘环境。”祁强说。新建两条200多米的采摘长廊、改用滴水灌溉的浇灌形式、为葡萄苗搭建避雨大棚……采用新技术、新设施势必会增加一些成本,但在祁强看来,这些成本完全可以找补回来。“拿滴灌来说,我这50亩地浇水可得不少人工,现在只需要轻轻一推闸门就可以了,浇苗的用水量也就是以前的十分之一,而且实现水肥一体化,肥料节约三分之二,还避免了漫灌造成的土地板结。”
  除此之外,日东高速18出口南侧的运都生态园,则是一座占地160亩,集采摘、观光、餐饮、旅游一体现代农业园区。除了茶园外,农业园内还有梨园、樱桃园、苹果园等。“今年打算再发展20亩,金秋到明春发展到80到100亩,以采摘、观赏、品茶、讲茶的茶文化为主题,让游客感知茶文化的魅力。”生态园的负责人付军信心满满地说。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