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海岸新区再添“国字号”
获批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区,发明专利申请量位居全省第一
2015年04月22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本报4月21日讯(记者 殷萍 潘旭业 通讯员 张涛) 日前,西海岸新区再添一块“国字号”招牌,被国家知识产权局批准为“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园区”,成为新《国家知识产权试点示范园区评定管理办法》实施后全国第二批知识产权示范园区之一。
  据介绍,目前,西海岸新区已构建起完善的科技创新和知识产权政策体系,累计发放专利补助资金3900万元,国家知识产权试点、中国专利山东明星企业数量达到45家。全区每年发明专利申请量由2005年省试点时的300多件增长到8000多件,发明专利授权量由33件增长到658件,发明专利申请量和授权增量均居山东省第一。中德生态园成立了山东省首个知识产权仲裁院和巡回法庭,山东知识产权运营中心也投入运营,“中欧知识产权圆桌会议”等国际性知识产权活动落户新区。
  “新区将围绕西海岸新区海洋经济发展定位,推动知识产权管理创新和政策先行先试,加大科技金融工作开展力度,推进科技载体和专利联盟建设。”黄岛区科技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新区将搭建知识产权评估交易、人才培训等两个公共服务平台,设立知识产权运营基金,搭建海洋科技“专利池”,建立向第三方开放的横向和纵向许可机制,提升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能力,引领产业高端化、高质化、高新化发展。
  据了解,力争到2017年,西海岸新区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12件,有效发明专利达到4000件,境外专利申请年均增长30%以上;国家知识产权试点、中国山东专利明星企业100家以上,50家企业通过国家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认证;建成国家海洋知识产权交易、展示和育成中心,全区专利实施率达到80%以上;在海洋产业领域率先建立知识产权预警和应急机制,形成集申请、 执法、维权、仲裁、诉讼“五位一体”的知识产权工作体系。
  据悉,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区自新《国家知识产权试点示范园区评定管理办法》实施后,每年评选一次,旨在通过建立健全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制度,增强城市自主创新核心竞争力,促进社会经济全面、可持续和协调发展。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