泄洪渠变垃圾场缘于“三不管”
2015年04月22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冯燮
  现在提到市中区黄山路旁边那条泄洪渠,不少市民脸上都会流露出无奈的表情,谁也没有想到昔日渠水清澈的沟渠,如今竟变成了垃圾场,臭气熏天影响附近居民生活。(《齐鲁晚报》4月16日报道)
  泄洪渠成了垃圾场,这不但污染了水质,破坏河流生态,遇大雨还影响排洪,也严重影响了市容市貌以及附近住户的生活。报道中提到,往沟渠内倒垃圾的人除了附近住户外,还有临近的小区、村落等,到现在至少有三年时间了。其实早有明文规定,严禁往河道里倾倒垃圾,沟渠上面的桥栏上还设有“禁止倒垃圾”的警示语,但许多往里倒垃圾的的市民都视而不见。
  表面上说,一方面,最近几年降雨量的减少,让二号渠的泄洪功能减弱,为乱倒垃圾提供了方便;另一方面,一些住户无视规定,视警示牌为无物,肆意向泄洪渠里乱倒垃圾,的确反映出附近住户的环境意识有待提高。但是这也从一个侧面暴露出监管的缺失,记者采访中,附近的住户表示,“每天有人乱倒垃圾也无人制止。”泄洪渠是河道的预备役,其主要作用是帮助主干河道分散洪水压力,增加城市的抗洪能力。如此重要的泄洪渠变成垃圾场,管理部门难道就不管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该泄洪渠之所以成了“三不管”,报道中的一个细节就很能说明问题。报道中说,该条泄洪渠是两个街道辖区的中界区域。这的确符合“公地悲剧”的原理。笔者认为,要治理泄洪渠垃圾,将此作为突破口,可能才是治本之策。对交界处的管理,两边的管理部门必须共同承担,并且要落实到人,防止因责任不清、界限不明出现推脱责任、推诿扯皮现象,从而使区域交界处成为卫生死角,并应建立长效机制,完善举报制度,必要时可采用高科技手段,让向河道乱倒垃圾者无可乘之机。在此基础上,建正规垃圾台、垃圾桶,并合理布局,以方便居民投放垃圾。如果这些基础的设施跟不上,居民垃圾无去处,即使垃圾清理得再及时,也无法杜绝垃圾成堆的现象,教育、引导居民正确投放垃圾,才能改变乱扔垃圾的陋习。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