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故乡比赛他们却成游子
世乒赛资格赛中也闪现着“中国面孔”
2015年04月28日 来源:
齐鲁晚报
【PDF版】
单可在比赛中指导伊萨。
本报记者 许恺玲 4月27日发自苏州
27日,苏州世乒赛进入第二天,尽管前两天的比赛多半是资格赛,亮相的中国队选手并不多,但在世乒赛的赛场内,并不乏“中国面孔”,他们或是教练,或是队员,虽然他们不出名,但因为喜爱乒乓球,因为生活,他们站在了赛场上。
1
山东姑娘边工作边教球
这一次征战苏州世乒赛资格赛一共有三位新西兰队选手。不过,因为没有专门的教练员,所以每场比赛三个人总是相互给对方指导,而他们还有一个共同点,都是“中国面孔”。
在26日的资格赛中,新西兰队的队员亮相,而其中一位女选手告诉记者,别看她代表新西兰队,却是地道的山东人。
“我老家在山东烟台,2001年去的新西兰,现在给当地一家俱乐部做教练。”今年32岁的孙杨介绍,她8岁就开始练习乒乓球,之后效力过山东鲁能俱乐部,也曾参加全国各级比赛。但18岁以后,由于成绩难以突破,无法升入更高一级队伍,她最终选择出国。18岁远赴新西兰后,她既在当地担任乒乓球教练,又在一家工厂上班,生活得倒也不错。
虽然一直不算是职业球员,但孙杨在新西兰也始终保持着训练。“我平时一周能训练一到两次吧,可惜不是很系统,所以水平也很难提高了。”孙杨告诉记者,新西兰现在参与乒乓球的人已经越来越多,但是仍然没有职业球员、没有职业俱乐部、也没有职业教练,所有参与乒乓球的人都是业余爱好。这次参加世乒赛,也是他们几位在新西兰的外籍选手自己组队参加。她说,现在乒乓球对她来说就是兴趣爱好,所以对比赛成绩并不是很看重,能来参加比赛就很满意。而另一位新西兰选手告诉记者,“实际上,我只是来参加比赛,然后享受自我的。我们并不是专业运动员,我们只为了乐趣而打球。”
2
为高薪身赴异乡执教
今年的世乒赛,一位阿联酋少年吸引了很多记者的目光,他是14岁的伊萨,是本届世乒赛年龄最小的男选手。而站在他身边的教练说着流利的中文,更是让人大吃一惊。细问之下,原来这位教练还真是一位“中国老乡”。
这位阿联酋队的教练叫单可,已经在阿联酋执教20多年。老家就是江苏,这次来到苏州也算是回到了故乡。单可说,他从小参加专业乒乓球训练,并一度入选江苏乒乓球队,参加全国比赛,后来还担任过江苏省队教练员。
已经53岁的他,与蔡振华、何志文等是中国同一时期的乒乓球手。但1991年前往阿联酋执教后,就一直留在了那儿。单可透露,当年离开主要是为了赚钱,当时在国内拿着100元人民币月薪,而阿联酋开出1000多美元高价。他说,这是很多老一辈中国乒乓球手出国的主要原因,但后来中国经济发展得越来越好,乒乓球运动员出路也越来越广,出国淘金的也少了。“不过现在很多乒乓球不发达的国家依然需要很多高水平的教练。”单可说阿联酋就依然对高水平的乒乓球教练员需求很大。
3
美国队华裔面孔多
在这次参加世乒赛的美国队中,华裔面孔也成为主流。参加女双的安吉拉·关和艾米·王都还是中学生,两位华裔小姑娘是第一次搭档代表美国队参加世乒赛。
除了她俩,男双组合中也有一位华裔选手,王浩平。在资格赛男双比赛后,王浩平告诉记者,没想到在赛场比赛的时候,中国观众都为他加油,让他感到很温暖,有了一种主场的感觉。不过王浩平说,他明白他的实力很难获得奖牌,但他还是很感谢在苏州受到球迷的欢迎。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