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岁老中医的养生十六宜(上)
2015年04月28日 来源:
齐鲁晚报
【PDF版】
【编者按】作为从医60余载的中医名家,乔鸿儒先生总结出了一套有效的养生方法。老先生今年已80有余,他的从医经历要追溯到新中国成立前。他说,养生十六宜源于古代,如先秦《黄帝内经》中就有关于咽津的记载,汉代已有扣齿的论述。老先生今将古人经验加以归纳,望众人受益。
养生十六宜是以导引按摩为主的锻炼方法,具有健身愈疾,益寿延年的功效。其法简便、动作轻缓,尤适宜老年人。
一、发宜常梳
又称“栉发”,有明目祛风、健脑美容之效。以两手手指或梳子由前发际向后梳到后发际,先中心后两侧,动作轻缓9-36次。
梳发时可按摩到头部的穴位,刺激头皮神经末梢,起到疏通经络、开窍宁神的作用,脑力工作者,当头脑昏胀、困倦、思维迟钝时,梳发可使头脑顿时清醒,全身轻松。对神经性头痛、失眠、烦躁者,早、晚梳发3-5分钟,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二、面宜多擦
又称“浴面”、“修神庭”,俗称“干洗脸”。使容颜光泽,斑皱不生。面色憔悴,源于情志过度、劳碌不谨,可于每晨静坐闭目,口合以鼻呼吸,凝神存想,然后两手搓热,自上而下顺擦面部,要求满面高低处均擦到,凡9次或更多。擦面的同时也揩摩了眼、鼻及面部的众多穴位,促进面部血液循环,使面容润泽,青春长驻。常见寺观中的高年修行者鹤发童颜,这与他们坚持修神庭是分不开的。
三、目宜常运
又称“运晴”,有明目退翳之效。睡前醒后或静时,趺坐凝思,合眼垂帘,然后运眼。其动作:①两手搓热,两掌按眼上,由内向外揩摩12-24次;②双目轮转,左、右各7-14次,然后两眼紧闭稍时,忽大睁开5-7次;③按摩眼周穴位,如两眉间印堂,眼外侧陷中的瞳子寥,脑后部(视神经居脑后),耳周围部;④按睛明。闭息以拇指关节按眼内角12次,或按在睛明上,静息稍时。
四、耳宜常弹
又称“鸣天鼓”、“掩耳弹枕”,可保持听力,防治头晕耳鸣,并能集神涤虑,补益丹田。先静坐闭息,然后,①两手搓热掩耳,缓缓摇头5-7次;②两手搓热掩耳“嗡嗡”如鼓音;暗记鼻息9次;③两手搓热掩耳,手指贴于脑后,以第二指压在中指上滑弹到后头部,耳中“咚咚”作响,左右各24次。
五、津宜数咽
身体的分泌物因含氯化钠,其味皆咸,惟口津甘甜,故又称“清泉”。今知口津含有多种酶,不仅帮助消化,而且有促进代谢、延缓衰老的作用。
通过叩齿、搅舌、鼓漱,使清泉满口,分3次咽下为1度,如此3度,即吞下“神水”9次。咽时引颈如咽甚硬物,汨汨作响,同时心暗想、目暗送,使津液咽至丹田。
另外,吞津时,使甲状腺上下运动,有助于甲状腺素的分泌,对健身延年有良好的作用。
六、舌宜舔腭
舌尖舔上腭谓舌抵上腭,舌尖轻轻舔动上腭谓之舌舔上腭。舌舔上腭,同时意存舌下部则津液自生。此法是鼓漱、吞津之前奏,丹田功用以交通任、督脉。
七、齿宜数扣
朝暮叩齿,可坚固牙齿,预防牙痛,促进安静,以集身神,虫蛀不生,风邪消散。齿疾多为脾胃积热上冲,清晨睡醒时或不拘时,叩齿36次,同时配以搅舌、鼓漱、咽津,每做3度为好。
八、浊宜常呵
又称“鼓呵”,鼓呵即吸入清气,吐出浊气,有泻心火、消积滞的作用。清晨正身调息,或坐或立,两肩放松、以鼻纳气,鼓动胸腹,候其气满,头稍抬,张口缓缓呵出,以不出声为好,如此5-7次。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