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皇帝玩过的建筑模型
——省博圆明园特展寻宝(中)
2015年04月28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这个小屋子造型好别致啊。”省博圆明园特展中,一座建筑模型让不少参观者发出感叹。也许您想象不到,这个小模型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而且曾经被皇帝把玩过呢。
文/片 本报见习记者 张九龙
  皇帝过把建筑师瘾
  这可不是普通的建筑模型或者工艺品,而是响当当的建筑名门“样式雷”专给清朝皇帝制作的烫样。
  所谓“烫样”就是立体建筑模型,是中国古建筑特有的产物,是为了给皇帝“指点江山”而制造的。也许您要问了,烫样真的会被“烫”吗?回答是肯定的。烫样是用纸张、秫秸和木头等加工制作的,除了用到簇刀、剪子、毛笔,蜡板等简单工具外,还需要特制的小型烙铁熨烫成型,因而名为“烫样”,是不是很形象?这些烫样大约是按照几百分之一的比例进行制作的,建筑的细节、装饰甚至室内陈设都可以很清晰地分辨,达到了“高仿”的程度。
  从外观上看,圆明园特展展出的这件烫样,虽然造型独特,但是若论华美程度,似乎还没法和同展的珠宝玉器相比。不过,据了解,小小的烫样其实还暗藏着玄机。如果打开烫样的屋顶,还可以看到建筑物内部的情况,如梁架结构、内檐彩画式样等,烫样的屋顶上还贴有表示建筑各部尺寸的标签。
  土建工程古今都是大事,对于皇家宫苑,皇帝们不仅会亲自点题,而且对建筑细节要认真过问。图纸过于专业,又不直观,因此就有了烫样的问世。皇帝可以根据烫样作出督导和调整,设计出尽善尽美的建筑作品,过一把建筑师的瘾。
  这么精巧的烫样,除了样式雷家族,在当时没人能设计出来。也许您没听说过样式雷,但是一定熟悉北京故宫、三海、圆明园、颐和园、静宜园、承德避暑山庄、清东陵和西陵。其实,这些人类文化遗产级别的古建筑都是出自样式雷家族之手。
  在十七世纪末,南方匠人雷发达来北京参加营造宫殿的工作,因为技术高超,很快就被提拔,负责工程设计。结果从此一发不可收拾,他们家先后七代主持清代宫廷建筑的设计,垄断200多年,被称为“样式雷”。
万字房寓意“万方安和”
  咱们再回来聊聊这座“奇葩”建筑。无论是四合院还是紫禁城,在世人的印象中,中国的古建筑大多是横平竖直、四平八稳的,这个建筑的造型似乎有点另类。其实这个建筑还真的存在过,它的原型是赫赫有名的“圆明园四十景”之一的“万方安和”。
  俯视下去,这建筑的形状完全是“卍”的翻版。“卍”字读作“万”,相信在佛教场所中,您经常能遇到,表示吉祥永恒之意。“万方安和”位于圆明园中心景区后湖的西北侧,始建于雍正初年。它不仅造型独特,而且整个房屋建在水中央,意寓四海承平、国家统一、天下太平。造型吉祥,名字也吉祥,古人可真是思虑周全。
  这座建筑雍正时称“万字殿”,俗称万字房,乾隆时称“万方安和”。“万方安和”总共有33间殿宇,有趣的是,这些房间无论东西南北,居然室室相通,毫无阻断。同时,在通风、保暖和采光等方面,“万方安和”都有独到的讲究,因此整座建筑冬暖夏凉,非常适合居住。
  由于这些特色优势,雍正皇帝非常喜欢在此园居住。“万方安和”建成的第一年,雍正特赐自己最宠爱的皇子弘历(即乾隆皇帝)读书于此处。乾隆时期,这里仍是重要的游憩寝宫之一,每到端午节都要在此殿中侍奉皇太后进宴。嘉庆帝也对“万方安和”颇为怜爱,先后题咏多达23次。
  这座“卍”字形建筑,是我国建筑史上的特例,十分珍贵。不过遗憾的是,这座建筑在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时候就被焚毁了,如今只有台基的遗址尚存。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