菏泽市图书馆致力打造成菏泽的精神地标
为市民提供最佳生活方式
2015年04月28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本报记者 李德领

  2014年对于菏泽市民的改变,不得不提菏泽市图书馆的建设。2014年1月份,菏泽市图书馆试运行,海量的藏书、优雅的环境、智能化的设备,给读者带来了全新的阅读享受。当年8月26日,菏泽市图书馆正式开馆,中午不再闭馆,以给予读者更多的阅读时间,不少读者的生活方式因图书馆的建设而改变。
  图书馆不仅是市民读书的地方、存储古籍资料的场所,更是文化交流的场所,还应承担着城市文明的职责。它的重要性不仅体现在建筑设计的特色,藏书容量的庞大,更重要的是为读者提供强大的文化服务。
  图书馆全景。

文化是魂>>一座城市的发展要有文化的引领
    菏泽建设图书馆的步伐是从2009年迈起的,但菏泽人对图书馆的梦想之旅,则始于更早的时间。
  菏泽历史悠久,“一都四乡”彰显深厚的文化底蕴,但却没有一所大型多功能图书馆来丰富市民的精神文化生活,这样的认识便深深地根植在菏泽市民的心中。
  2009年,菏泽市委、市政府决定将原菏泽烈士陵园改建为胜利公园,并在其中建设菏泽市图书馆。 2011年2月19日,菏泽市图书馆及胜利广场举行隆重奠基仪式。而建设初衷非常简单,文化是魂,一座城市的发展离不开文化的引领。
  菏泽市图书馆是市委、市政府打造的重点民生工程,也是市区的文化地标性建筑。为确保图书馆设计的高水平,菏泽市图书馆由上海建筑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中国建筑设计大师唐玉恩主持设计,总建筑面积约3万平方米,建筑高度24米,建筑层数4层。建筑方案吸取“书墨”、“文韵”的元素,根据传统书法的走向和书简的形式打造建筑外观,体现菏泽“书画之乡”浓厚的文化底蕴。
  2014年1月6日,菏泽市图书馆开馆筹备工作现场调度会议召开,菏泽市图书馆正式进入试运行阶段。当年8月26日,菏泽市图书馆正式开馆,中午不再闭馆,以给予读者更多的阅读时间,不少读者的生活方式因图书馆的建设而改变。

读书成为一种习惯>>生活方式也随之改变
    “以前总盼望着菏泽能有图书馆,现在这个愿望实现了,只要有时间就来看书,不仅环境好,藏书也丰富。”市民王先生说,以前空闲时间总是钓鱼或者与朋友打麻将,现在每到周末都在图书馆看书,也给生活增添了不少乐趣。
  在图书馆内,记者看到每个阅览室都有不少读者聚精会神地拿着图书阅读,捧着图书若有所思,沙沙的翻书声成为阅览室内唯一的声音,还有不少读者看的入了迷,捧着书看,一动不动。
  每个阅览室内都配有自动借书机、还书机,借还图书不用再排长队,只需30秒就可搞定。据工作人员介绍,现在已有33000余名读者办理了读者证,且这个数字还在持续增加。
  “现在中午也不闭馆了,坐在宽敞明亮的图书馆内看书,感觉生活更充实了。”每到周末,图书馆可以用“人满为患”来形容,但这丝毫不影响李先生前来,“在图书馆内看书,总觉得心里有种莫名的满足感。”
图书馆应为读者>>提供强大的文化服务
    菏泽市图书馆开馆以来,已成为不少市民的精神家园。菏泽市图书馆支部书记、副馆长张伟胜说,它不仅仅是给市民带来读书的场所,更是一座城市的文化灵魂,作为市委、市政府打造的重点民生工程,我们要把它打造成菏泽的精神地标。“它不仅是市民读书的地方,还应承担着城市文明的职责,为读者提供强大的文化服务。”
  “一座城市的文化氛围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也不是建设一座场馆所能解决的,除了有文化载体,更应有活动来带动。”张伟胜说,要倡导全民阅读,形成爱读书、勤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文明风尚,不断攀升的全面读书热情,必然给城市注入生机盎然的文化灵魂。
  市图书馆开馆后,相继推出国学讲堂、上门办理读者证、“你读书 我买单”、建设图书流动站等活动,增加与读者互动项目,也增强了读者的参与度,以扩大新馆的影响力,让菏泽变为温馨“大书房”,更好地为读者服务。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