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州市获首批“枣庄市生态区(市)”荣誉称号
2015年04月30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本报滕州4月29日讯(记者 张冬梅) 4月1日,枣庄市隆重召开生态枣庄建设暨大气污染防治会议,我市被授予“枣庄市生态区(市)”,并授予奖金1000万元。我市西岗镇、姜屯镇、龙泉街道、北辛街道等7个镇街获得生态乡镇(街道)称号,鲍沟镇华庄村、卜庙村等93个村获得生态村荣誉称号。
  据悉,《生态枣庄建设考核办法》于2013年11月出台,2014年底对各区(市)进行考核,此次考核指标分节能减排、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南水北调和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卫生城市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创建及城乡环卫一体化建设、大气污染防治、城乡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及绿色建筑、露天矿山开采整治及生态恢复、生态农业建设及农产品安全、生态文化建设等十大类,旨在引导各区(市)加快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生态环境突出问题,考核年度实际完成值和年度变化幅度,力求全面反映工作实效。我市此次考核中成绩突出,被评为优秀等级,在首次考核中,被命名为生态区(市),被授予奖励1000万元。
  近年来,我市牢固树立生态立市理念,按照“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的生态文明理念,坚定不移走生态文明发展之路,不断建立完善生态经济、生态环境、生态文化“三大体系”,环境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完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不断推进,生态保护意识更加深入人心,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截止目前,有14个镇先后被授予“国家级生态镇”、“省级生态镇”,滕州被评为全国生态文明先进市。
  一、加强组织领导,完善生态制度体系。市委、市政府成立了生态滕州建设领导小组,定期研究部署生态环保重大问题,编制了《生态市建设规划》,印发了《加强生态滕州建设的实施意见》、《生态滕州建设考核办法》等文件;人大、政协定期组织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开展视察、调研活动;各镇街均成立了工作机构。将生态建设纳入镇街、部门年度目标考核指标体系,将主要任务指标分解落实到有关单位,逐级签订责任状,层层落实责任,严格实行“生态环保一票否决”,并把考核结果作为领导干部政绩考核的重要依据。
  二、发展绿色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积极引进、培育、发展产业关联度大、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少、环境污染小的产业,重点扶持机械制造、节能环保产业,积极培育电子信息、生物制药等高新技术产业;强制关停了瑞达焦化、瑞达化工、瑞达热电3家重污染企业,否决污染重的项目130个,拒批“两高一资”项目15个;完善了城镇污水管网,建设了城区第三污水处理厂及西岗、木石、大坞、级索等镇污水处理厂;规划建设了新薛河、界河入湖口等人工湿地,增报5家湿地减排项目,减排COD1720吨、氨氮310吨、氮氧化物2850吨;不断强化标准化基地建设,创建了60万亩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农业标准化种植基地53个,标准化面积覆盖率达到93.7%,累计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面积达120万亩,获得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的农产品总数163个,“滕州马铃薯”、“滕州大白菜”、“刘村酥梨”三个优势农产品通过国家地理标志认证,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基地面积比2013年增加3.1万亩。
  三、加强污染治理,实现蓝天碧水梦想。一是深化水污染防治,水质更加清澈。先后投资8.5亿元规划建设了城区3座、城镇4处污水处理厂,全市污水日处理能力达到27万吨;投资2.3亿元建设了城郭河等4条河流、7个片区1.5万亩人工湿地工程,每天可深度净化处理后的达标废水12万吨,年可削减COD1080吨、氨氮108吨;打造了流域生态修复和应急安全防控两大体系,实现了水污染防治从注重发展速度到重视环境质量、从单一工业治理到全面综合治污、从环保部门主管到党政齐抓共管的三大转变,主要河流断面水质达到三类标准,在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考核中,为枣庄代表山东省迎淮实现“七连冠”再立新功。二是实施大气治理专项行动,空气更加清新。深入推行“煤改气”,印发了《2013—2015年大气污染防治规划》,整治城区燃煤锅炉92台;对29家大气污染治理企业实施了限期治理,对新源热电等12家企业实施脱硫、脱硝、除尘再提高工程;建设了9条机动车尾气检测线,累计检测机动车13万余辆;对43家建筑工地实施了综合治理,安装了抑尘防尘设备;采取鼓励和限制两手措施,提前淘汰黄标车5750辆;建立完善了市、镇、村分级负责的秸秆禁烧责任体系,全面禁止秸秆焚烧,实现了全境零火情、零通报的目标。三是强化生态恢复治理。组织实施了8个破损山体治理项目,治理总面积约为300万平方米,破损山体治理任务符合市政府规定的治理时限、治理标准等要求。截止目前,“三区两线”以外的露天开采矿山关闭任务已完成。四是加强水土流失治理。编制完成了《滕州市水土保持规划》,建立完善了水土保持重大事件通报、行政审批公示、监督检查、廉政建设、电话举报等制度。完成了25.3公里的河道堤防加固及沿河道路整修绿化,高标准整治河滩6538亩,建成高标准水系生态林带300公里、道路林带800公里、农田林网95.4万亩,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0平方公里,确保了水土流失治理率≥80%。五是全面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累计投入4.3亿元,购置配备密闭式垃圾箱体1600余个,建设垃圾中转站42座,配置小型收集容器5.1万个,打造环卫一体化示范村202个、标准村520个,覆盖村500个,配备保洁人员3300余人,实现了城镇每天600吨的生活垃圾就近压缩、日产日清、无害化处理。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城乡环卫一体化建设镇(街)驻地、村居生活垃圾收集、转运和处理体系建设比例达到100%。积极推进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改造项目,建设卫生厕所36万余座,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98.67%。
  四、深化宣传教育,实现生态保护人人践行。把生态文明作为全民教育、终身教育的重要内容,促进生态文化知识的持续传播。先后举办了环境污染事故警示教育展、大学生环保形象大使选拔赛、新环保法宣传等系列活动。充分利用世界“环境日”、“地球日”、“水日”等载体,开展保护生态、爱护环境的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参与度。配合省环保厅和山东电影制片厂,拍摄了首部农村环保题材的科教纪录片《晒晒太阳就能变废为宝》;制作了《呵护碧水蓝天共建美丽家园》专栏,全面介绍了加强水环境治理工作纪实等内容,有效增强了环保宣传力度和广度。发挥学校的教育主阵地作用,编写印制了10万册《环境保护教育读本》,对青少年进行生态环保科普教育,在中小学、枣庄科技职业学院举办了环保知识竞赛、环保绘画、环保嘉年华等活动,组织环保志愿者开展环保公益行动。营造了人人关心环保、支持环保、参与环保的浓厚氛围。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