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快餐店都想做手机APP了”
“互联网+”让“码农”变身技术新贵,月薪动辄过万
2015年05月04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王营每日都要面对电脑编写程序代码。
     由于收入有限而加班无限,从事软件开发的程序员往往带着自嘲的口气将自己称为“码农”,也就是编码的农民。不过在“互联网+”已经成为经济热词的今天,“码农”们已经从IT民工转变成了各家公司争相高薪聘请的技术新贵。
  文/片 本报记者 张頔          

 “闭关”几个月,半路出家学编程
  不到30岁的王营已经是济南一家科技公司的技术总监,4月30日下午和记者见面的时候,他正在为公司的一款手机APP编写着代码。“信息行业的发展太快了,偷一会懒就要被别人甩下,所以加班多应该是码农最显著的一个标签吧。”
  对于“码农”这个称呼,王营并不反感,词语背后所蕴含的踏实、坚持、不问出身,都能从他的经历中找到对照。2010年专科毕业的王营虽然学的是计算机专业,但那几年正赶上这个专业大规模扩招,本科生找个对口工作也非易事,而他的同学有不少只能去做销售、导购之类与专业无关的工作。
  “实际上信息技术的门槛并不高,关键是自己能钻得进去。”毕业后求职遇阻的王营在2011年花了几个月的时间,把自己关在屋子里“闭关修行”,将当时新兴的安卓系统编程技术研究透了。随后就进入了一家中型企业,开始了程序员的职业生涯。

 用心干了一年,薪水就翻番了
  虽然没日没夜地加班,但王营刚入职的那几个月,也就能拿到1500元的薪水。“本身济南没有几家大型的IT公司,但每年各个学校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又那么多,能找到这样的工作机会就不错了,根本没有资本去和老板谈薪水。”王营说,程序员这个行当就是靠能力和经验吃饭,经过一年的成长,他的月薪很快就翻倍了。
  从2012年开始,王营对于程序编码已经驾轻就熟,在完成本职工作之余,还能接手一些外包项目。“那个时候明显能感觉到,很多制造业的传统企业都开始向智能化和网络化转型了。”王营参与的一个项目是欧姆龙和海尔合作研发的手势识别技术。
  该技术核心是一个图像传感元件,能对面容、视线、手势等各种人体信息进行智能识别,在它的帮助下,用户只需要通过简单的手势就能操作各类家电产品,连遥控器都不需要了。“别看只是一台电器的开关操作,但传感元件从识别手势到发出指令,需要编写一系列的程序代码。通过这个机会,也让我对程序员有了新的认识。”

 有公司开出上万月薪请他开发APP
  有了这个不安分的想法之后,王营通过求职网站、朋友介绍等途径接触过不少工作机会,比如浪潮集团就邀请他去当产品经理,一个月起薪8000元。王营觉得这样的知名公司适合毕业生加入,而他更想借助目前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势头,找出自己的用武之地。“现在移动互联的机会很多,就连快餐店都想开发手机客户端送外卖了。”
  由于在手机应用领域已经累计了不少经验,有些公司开出上万元的月薪请他去研发相关的手机APP。经过一番筛选,他选择了目前的这家公司,开发一款具有近场社交功能的智能硬件。对于具体的薪酬,王营并没有透露,只是说这样的岗位在北京、上海能拿到1.5万-2.5万的月薪。
  此前与王营共事过的程序员有不少已经去了北京发展,供职的单位也不再只是那几家以门户网站起家的公司,他们有的去了互联网金融公司负责技术支持,有的去了商超集团做大数据处理。从这些同行的近况来看,码农已逐步向“技术新贵”演化。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