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撤侨点赞,但别太“傲娇"
面对灾难救援我们该有怎样的大国民心态
2015年05月04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中国在撤侨中的负责表现,让国人倍感骄傲。 (资料图)
  2015年初,也门骚乱,中国第一次动用军舰从国外撤侨。  (资料图)
     4月25日,尼泊尔突发8.1级地震,震后不到9小时,中国成为第一个开展撤侨工作的国家,撤侨速度再次彰显大国风范。
  但谣言总是与灾难并行。
  在这一场引爆国际关注的国家义务中,谣言与辟谣、傲娇与过度傲娇在不同舆论中轮番登场。这一次突发事件中的国民心态,依旧像以往一样,与国家态度反向而行。

  本报深度记者 任鹏 王海涛 
突发事件的衍生物
  “尼泊尔撤侨事件中,网上的各种消息真真假假,谣言满天飞,看得我眼花缭乱,真不知道该相信谁了,能不能不这样啊?”4月30日,网友@朝花夕拾浏览网页后写下了这一则评论。
  就像是历次突发事件一样,尼泊尔撤侨中,谣言与灾难并行,成为最直接的衍生物。
  一个名叫AMO-Y的用户在微博中发文称,她几天几夜没吃东西,没有住的地方也没有提供保暖的东西,“为什么我们大中国办事效率这么搞笑呢”。
  但眼尖的网友注意到,4月25日14点11分尼泊尔发生地震,4月25日23点55分她就发帖说已安全到达中国驻尼泊尔领事馆,4月26日12点31分说安全到达成都机场,然后4月27日开骂。
  如此的前后矛盾引发了网友的愤怒。事后,该用户很快删除了所有微博并道歉。
  但谣言远不止这些。“中国驻尼泊尔大使馆武官刘小光大校从我们下午两点逃到机场开始就一直陪伴我们,刚刚得到消息,只要持中国护照,不分有无机票,明天将有十架飞机过来接国人回家”,类似这样难分真假的消息,总能让旁观者激动地“热血沸腾”。
  随之而来的是辟谣。对网传“持中国护照可免费乘坐航班”的说法,外交部相关部门表示,目前尚未接到这样的通知。
  而面对“航空公司哄抬票价发国难财“的高价票风波,国航加德满都营业部总经理张雪松称,这期间国航肯定没有提高票价,甚至还保留了部分折扣机票。“有些人想免费乘机回家,就乱传我们的人员卖高价票,争执中还打了我们的人。”
  而谣言与辟谣轮番登场之后,过度傲娇又出现了。
  “尼泊尔撤侨,祖国又狠狠打了世界各国一记响亮的耳光”,夸张的标题,亢奋的语气,自豪的比较,类似这样的文章在论坛和朋友圈里像病毒式传播开来,激荡着国人的内心。评论区里到处能够看到诸如“看到祖国这么流氓,我也就放心了”的评论。
  中国社科院全球战略院《南亚研究》编辑部主任叶海林有更为冷静的看法,“这些负面声音是在迎合甚至挑拨公众对政府政策的不合理预期,这种预期具有相当的潜在危险性。‘希望看到祖国更加流氓’的这些表达作为一种朴素自豪感的流露,无可厚非,但如果作为某种引导方向,非常危险。”
  叶海林还提到网上流行的中美护照的对比,他认为,虽然荒诞不堪,所谓的美国护照附言完全子虚乌有,但不应由此忽视这种“比较”的卖点——恰恰就是迎合一部分民众对超级大国霸权地位的错误理解,认为超级大国地位将使得本国公民海外旅行时获得超级公民身份。
  “对于公众来说,具备一些识别什么是促进社会进步的批评、什么是不负责任乃至心怀恶意的误导,还是有必要的。“
不理解源自不了解
  虽然关注点集中在外交部身上,但撤侨行动还真不是外交部一个部门的事。
  事实上,撤侨行动涉及部门较多,如外交部及其驻外国使领馆、公安部、国侨办、商务部、交通部以及事发国有关部门等。
  外交部网站资料显示,从2005年到2014年,中国政府在应对海外突发事件时,为保护中国境外公民和机构的人身及财产安全,进行了13次规模不一的紧急撤侨行动。
  除了尼泊尔撤侨,最近一次发生在2014年8月,由于利比亚国内战乱,中国公民和中资机构安全受到严重威胁。中国政府通过海、陆、空方式将约730名中国公民先撤至突尼斯和希腊,之后再安全接回国内。
  2014年5月,越南爆发打砸中资企业事件,造成中国公民4人死亡300多人受伤,百家中资企业遭到严重破坏。中国政府出动专机包机和5艘轮船接回约3860名中国公民。
  2011年12月的利比亚撤侨是人数最多的一次,利比亚国内暴乱发生后,国务院成立应急指挥部,调派包机、船只,租用邮轮,撤回35860名中国公民。
  外交部曾表示,尽管如此,我国在领事保护相配套的国家层面的整体规划、政策规范、体制机制建设、人力资源配置等方面,已跟不上国际形势的发展。
  相关报道显示,中国驻越南胡志明市总领事馆每年要受理约200起领事保护案件,却仅有一名非全职领事保护官员,专业领事保护力量严重不足。
  而外交部领事司也总共仅有120名左右工作人员,驻外使领馆的领事官员也不超过500名,2013年中国内地居民出境达9818万人次,1名领事官员平均要服务近20万人次海外中国公民,日本、俄罗斯、英国分别是1.2万、1.3万和2.9万人次。
  在中国人出行的一些热门国家,如泰国,遇到节假日,当地使馆的领事保护协助电话常常被“打爆”。
  华侨大学教授王丽霞认为,当前领事保护的力量还有限,一方面应该加大培养海外应急专业人才,同时也要根据“谁派出,谁负责”的原则要求派人出境的机构对相关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和应急培训,增强海外公民的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与此同时,尼泊尔撤侨中谣言的产生以及少数国人的高要求,反映了对领事保护的陌生。
  齐鲁晚报记者从中国领事服务网查询了解到,领事保护是指派遣国的外交领事机关或领事官员,在国际法允许的范围内,在接受国保护派遣国的国家利益、本国公民和法人的合法权益的行为。当中国公民、法人的合法权益在驻在国受到不法侵害时,中国驻外使领馆敦促驻在国当局依法公正、友好、妥善地处理。领事保护还包括我驻外使领馆向中国公民或法人提供帮助或协助的行为,如协助撤离危险地区等。
  “‘中国式撤侨’的骄傲可以是我们的规模,也可以是我们的速度,但决不应该引入舒适度和免费两个参数,前两者体现的是能力和责任意识,后两者则只能是彻头彻尾的显摆和烧包。即使为了迅速修补以往投入不足的领保工作给中国境内外形象造成的不良影响,也不应该从一个极端跳向另一个极端。”叶海林认为,在领保工作方面,“给力”肯定是好的,但是否越“给力”就越好,可不一定。领事保护工作的“保”字着眼于保护海外公民的合法权益,任何情况,合法性都是权益被保护的前提和要件。
抛开政治因素
  “我国海外应急管理工作还处于起步阶段,像海外突发事件撤侨行动这样专门领域的应急管理研究和工作机制尚不成熟,加之海外突发事件撤侨行动难度大、涉及因素多且复杂,如若处置不当,势必对我国侨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进一步威胁,影响到我国与事发国之间的外交关系,海外突发事件应急撤侨管理亟需改善和优化。”暨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应急管理学院卢文刚和黄小珍在2014年所做的“中国海外突发事件撤侨应急管理研究”中认为。
  外交部数据显示,到2014年,我国已有2万多家企业分布在世界近200个国家和地区,内地居民出入境人次连续4年都以每年1000万的数量增长。
  中国公民和机构在海外遭遇突发事件也越来越频繁,并呈常态化和集中爆发态势。
  2011年利比亚撤侨事件中,无论是动用的外部资源,还是人员运输的渠道,都创下了多个“第一”:尤其是通过海陆空三种渠道进行人员撤离,特别是海运,从别国租借邮轮撤侨,这在中国撤侨史上还是第一次。
  “经过这么多年的实践,中国的海外领事保护工作已经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的运转模式,从利比亚撤侨可以看出,相关机制的运转更加有效。”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反恐研究中心主任李伟此前就曾表示。
  2000年,外交部首次出台了《中国境外领事保护和服务指南》,此后又经过几次更新。指南对中国公民在国外遭遇自然灾害、绑架事件等各类状况下如何寻求领事保护作出详细说明。外交部网站上还专门设有“海外安全动态”栏目,提醒中国公民出境应注意的安全问题。 
  有关专家指出,在中国公民海外遇险频度不断增加的背景下,保护好海外中国公民的利益,不仅需要政府的努力,还需要企业和个人的配合。 
  以“5·13”越南打砸中资企业事件为例,卢文刚和黄小珍谈及此次中国应急撤侨行动的不足,“应急响应速度有待提高,且缺乏一个有效的多方联动机制。建立高效协调的多方联动机制在海外突发事件的应急救援中至关重要。从目前来看,我国驻外国使领馆是第一时间能对海外突发事件中的中国公民提供保护和帮助的部门,但突发事件中的应急联动基本上是‘国家—企业(个人)’这种形式,中间本可以大有作为的地方政府和当地侨社等则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没能及时分担中央政府和驻外使领馆的相关工作压力。”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外交学与外事管理系教授张清敏认为,如今中国政府撤侨,政治因素不再是主要原因,更多的是从人道方面考虑。“外交为民”、“民本外交”的思想已经深深融入到了外交工作的方方面面。 
  “国家在紧急状态下,迅速启动应急机制,调动各种资源,以保障滞留海外公民的安全,这本来就是国家的基本责任,并非不可理解。”凤凰评论也看到了这一点,“对国民安全的高度关切,以及社会各方的守望相助,并不是‘耍流氓’。撤侨属于一国政府对于本国公民的职责范围,并不值得过度阐释,这本身也是现代政府政治伦理所决定了的,并不值得大惊小怪。”
中国近年 几次撤侨
  2006年
  4月18日,所罗门群岛发生骚乱,唐人街60多家华侨华人店铺被焚,数百名中国侨民遭受严重冲击。外交部连夜启动应急机制。在各有关部门和广东省政府密切配合下,中方派包机将侨胞分四批从所罗门群岛撤至巴布亚新几内亚,再由国内起飞的政府包机专程将310名侨胞撤回广东。
  4月底,东帝汶发生骚乱,造成多人死亡。中国驻东帝汶使馆安排200多名侨胞进入使馆避难。5月29日,中国政府派出两架包机飞赴东帝汶,于当日顺利接回243名侨胞,并进行了妥善安置。
  7月12日,黎巴嫩、以色列发生武装冲突并持续升级,严重危及中国在黎公民的安全。外交部和驻黎巴嫩、叙利亚、塞浦路斯等国使馆密切配合,分批安全撤离在黎中国公民共计167人。
  11月16日,汤加首都努库阿洛法发生大规模骚乱,300多名侨胞希望政府协助他们撤离汤加回国。外交部随后紧急派出工作组赴汤加实地了解情况。11月23日,中国政府派包机协助193名老弱妇孺侨胞离汤加经斐济回国并进行妥善安置。
  2008年
  1月,乍得反政府武装与政府军发生激战。中国在乍得侨胞和中资机构人员生命财产受到严重威胁。外交部迅速启动应急机制,在中国驻外使领馆的全力协助下,最终411名中国公民全部安全从乍得撤离。
  11月25日晚,泰国曼谷国际机场因反政府示威活动被迫关闭。11月28日中午,中方滞留泰国公民已达千余人。
  自11月29日中午起,中国政府连续派出四批共十二架次飞机赴泰国,历经113小时紧急大营救,安全接回3346名中国公民。
  2010年
  1月12日,海地发生里氏7.3级地震,造成重大人员伤亡。经多方努力,27日早晨,48名滞留海地的中国公民搭乘中国政府运送赴海地医疗防疫救护队的民航包机平安抵达北京首都国际机场。
  6月10日,吉尔吉斯斯坦奥什地区发生骚乱,祸及中国侨民。危急时刻,中国政府先后派出9架次包机帮助侨民撤离。从6月15日凌晨至17日凌晨,共有1299名在吉中国公民安然返抵祖国怀抱。
  2011年
  1月25日,埃及开罗等城市爆发游行示威,中国外交部和驻埃及使馆采取各项应急措施,为中国公民提供领事保护和协助。1月31日至2月3日,中国政府协调先后派出8架飞机,共接回包括约360名港澳台同胞在内的中国公民1800余人。
  2月15日,利比亚爆发大规模游行示威,利安全形势发生重大变化。22日,中国政府决定立即调派民航包机和附近海域的运输船只并就近租用大型邮轮和大客车赶赴利比亚附近,随时准备进入利比亚,分批组织包括港澳台同胞在内的中国驻利比亚人员撤离。从2月22日至3月2日,有回国意愿的在利中国公民全部撤出,共计35860人。
  2014年
  2014年7月13日,利比亚冲突升级。在中国驻利比亚周边国家相关使馆的大力协助下,自7月28日至9月初,共1177名中国公民经突尼斯、希腊、土耳其、马耳他等国撤离回国。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