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让恐龙更逼真,捏上翅膀和牙齿
本报30名小记者昨日学做黑陶,在“艺术品”上刻下名字
2015年05月04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小记者们在指导老师的帮助下学做黑陶。
  一名小记者小心翼翼地将作品摆放好。
  一名小记者秀自己做的笔筒。
   文/片 本报记者 张萍     
  5月3日,齐鲁晚报小记者团走进慧敏陶艺工作室,亲手制作属于自己的陶艺作品。笔筒、恐龙、钢铁战士,小记者们“脑洞大开”,每一件作品都充满着想象力。
  尽管双手沾满泥浆,作品也称不上完美,但是小记者们却乐在其中,感受着做黑陶的成就感和喜悦感。家长们也和孩子们一起重温童年,为五一小长假划上了完美的句号。
  从黄泥到黑陶
竟需要800多度高温

  5月3日上午不到9点,30名小记者就都赶到了慧敏陶艺工作室。虽然日照被称为“黑陶之乡”,但孩子们对黑陶的了解并不是太多。
  到达现场后,孩子们首先参观了黑陶展柜,了解各种各样的黑陶成品。蛋壳陶杯、灰陶、红陶、仿古陶罐……看到品种繁多的黑陶艺术品,孩子们更是迫不及待地想要亲手捏制一个黑陶成品。
  不过,在动手之前,孩子们首先要上一节陶艺课。日照东海峪黑陶研发中心主任秦慧敏担任此次陶艺课的主讲老师,面对孩子们的十万个为什么,秦慧敏老师耐心细致地为孩子们做了讲解。 
  孩子们最为不解的是为什么黄色的泥巴烤制出来是黑色的,难道是因为泥巴在烧制前涂了颜色?
  秦老师告诉小记者们,做黑陶的泥巴是淤泥经过日积月累的沉淀所形成的胶泥,这样的胶泥经过高温深炭法烧制,通过灵活控制温度和火候,可烧出色彩不同的陶器,其中烧制成黑陶,需要800多度的高温。“原来做黑陶有这么大的学问,看来还是一个技术活呢。”几名小记者在旁边悄悄讨论着。
看着简单做起来难
做个笔筒花近俩小时

  终于到了最为期待的时刻,工作人员为每位小记者发了一块方方正正的泥巴。一拿到泥巴,孩子们就迫不及待地揉捏起来,院子里立即响起了噼噼啪啪的声音。
  今天的任务是学做一个笔筒。看到老师手中的成品,不少小记者立马喊道:这也太简单了吧?可是就在学习的过程中,那些莫名的自信很快消散了。
  秦老师将一小块泥巴揉成长约10多厘米的匀称圆柱形长条,然后将长条弯成一个圆形。随后继续重复捏一条一样的长条,完成一样的形状。然后将大约15个圆环摞起来,形成一个圆柱型的笔筒。
  小记者们跃跃欲试,然而,看似简单的笔筒做起来并没有那么轻松,仅把泥巴搓成一个长条就出现各种状况,如果粗细不均或者用力过大,泥巴随时可能“拦腰折断”。不过经过反复练习,孩子们的手艺逐渐熟练起来,经过近两个小时的“磨练”,几名小记者的笔筒开始成形。随后,秦老师又教孩子们制作玫瑰花装点笔筒,一块块泥巴经过揉搓很快就成为一朵即将绽放的花朵,看得小记者们目瞪口呆。
小记者脑洞大开
黑陶作品五花八门

  尽管是第一次做黑陶,但是小记者们都充分发挥想象力,让每一件作品都充满艺术感。
  有的小记者为了让笔筒更美观,设计了蝴蝶结等来装饰;有的小记者为了让玫瑰花不那么单调,将一块块泥巴塑造成绿叶的形状,并在上面进行雕刻;有的小记者为了让自己制作的恐龙更加逼真形象,给恐龙装上了翅膀和锋利的门牙;还有的小记者发挥灵感,将动画片里的偶像也搬到黑陶体验课上,现场捏制了钢铁战士……
  黑陶捏制完成后,每位孩子小心翼翼地刻上了自己的名字。由于黑陶烤制前需要自然风干,想要拿到自己的作品,还需要耐心等待一个月。
  “希望我的作品早日烧制出来,变成黑色的陶艺品。”小记者左津硕说。
  在现场,家长们也和孩子们一起重温童年,为五一小长假划上了完美的句号。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