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超火爆,有的一年都没人
济南气象馆预约难,凸显高品质免费科普馆稀缺
2015年05月10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9日,济南气象科普馆对外开放,当天接待了四个团队,气象局抽调人员与志愿者齐上阵做讲解。
     近日,本报持续关注了济南市气象科普馆“火爆”难约。9日是“五一”过后气象科普馆对外开放的首个周末,它接待了四个团队,有近250人来参观。
  记者调查发现,除了自身接待服务能力不足,气象馆“火爆”背后是免费开放的高质量文化科普场馆太少,难以满足市民日益高涨的科普热情。
文/片 本报记者 孟燕 本报见习记者 张玉岩          
五一后首个周六 接待近250人
  9日上午9点左右,气象科普馆门前聚集了大量前来参观的学生和家长。其中一个团队是燕柳小学五年级某班家委会组织的,另一个是绿手绢科普团,该团负责人许女士介绍,“现在市民对环境越来越关心,我们之前也做过环保讲座,但都是针对小朋友的,这次通过参观气象科普馆,家长也能参与进来。”
  此外,还有十多位前来参观的散客。李女士夫妇带着六岁的儿子和四岁的女儿前来参观。“我家就住在高新区,一直想带孩子来看看。”
  孔先生带着双胞胎儿子来了,他说,“孩子平时会上科普课,有一些知识总是觉得很抽象,没有直观切身的感受,于是就带着孩子来参观参观。”他觉得来气象馆参观还能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当天科普馆里古代日晷的展示,上三年级的儿子竟然还认出了“晷”字。
  据介绍,当日气象科普馆接待了四个团队,还有部分散客,近250人。

志愿者气象局员工 齐上阵做讲解
  为了防止周末“爆棚”,气象局抽调了其他科室的员工前来助阵。9日上午首场参观的讲解员就是别的科室来的。这名讲解员说,“通常情况下是气象馆里的三位工作人员负责正常工作,但遇到对外开放,我们就会过来帮忙。”
  除了临时抽调的气象局员工,当天还有山东财经大学的五名志愿者和山东政法学院的17名志愿者帮助讲解及维护秩序。山东财经大学大一学生谭飞在气象科普馆当志愿者已经六周了,他说,和同学到气象馆参观过一次,了解到场馆人手不足,就主动提出做气象馆的志愿者。
  现在,他们每周六都来帮忙。“刚开始只是维持场馆秩序,来得多了对讲解内容熟悉了,就接受了专业讲解员的培训,兼职做讲解员。”谭飞拿着厚厚一沓讲解稿说,“周五我们几个人又练习了一天,希望今天能有完美的表现。”
  据馆方介绍,从这个周末起,气象科普馆新招募了六名志愿者,“现在每天能接待四五个团,从容量、设备、互动效果、人员安全等方面综合考虑,目前每天接待200人左右较好。”
“好玩好看”,位置偏也爆满
  “周末适合带孩子游玩的地方太少,既免费开放又能让孩子长知识的场馆更少。”8日,市民张女士接到了济南市气象科普馆打来的电话,为她预约了下周六的参观,“之前的预约终于排上了,同事的孩子去过,说4D影院特别好,这下可以带孩子去体验了。”
  济南市气象科普馆地处济南市舜华南路和旅游路交叉口,位置相对偏僻,但挡不住市民的热情。2014年3月23日开馆当天,就引来8000人参观,远超馆方预期。“免费、好看、好玩,去了一次还想去。”山师附小一名参观过气象馆的小学生兴致勃勃给记者比划,“4D影院下雨时能喷水,刮风也能感觉到,还有风力自行车。在声、光、电等高科技中,体验气象风云的真实变化,比课本上有趣多了。” 
  8日,济南市气象科普馆馆长毛晓平的电话依旧响个不停,无一例外全是预约参观。“学校、家庭和社会都对科普越来越重视了,关注度高了,人自然就多了。”毛晓平表示,随着雾霾、高温、暴雨等极端天气越来越多,市民的气象科普意识逐步增强,吸引了众多不同年龄段的“气象迷”,随着气象科技的不断进步,气象科普馆将不断更新设施,吸引人气。据统计,气象馆截至目前已经接待2万多人。
济南100家科普基地,不少都很冷清
  无独有偶,每到周末,山东博物馆门前都会排起长龙,每逢举办各种特色展览与创意活动,更要排队一个多小时才能进馆。日前举办的圆明园特展、非洲野生动物大迁徙展等,都让省博异常火爆。
  记者了解到,省博在技术应用和互动交流中下了大功夫,比如3D摄像复原技术,使柜里陈列的兽首看起来与真实的毫无二致,还可以按时辰“喷水”等等,以此积聚人气。此外,省博还增加了许多人性化的服务设施与商业体,让其成为市民城市生活的一部分。
  根据济南市科协的数据,济南市辖区内已命名的各级科普教育基地达到100家。国家级科普教育基地包括济南动物园、济南泉城公园等11家;省级科普教育基地有青岛啤酒“梦工厂”、建新社区中草药科普馆等24家;市级科普教育基地有漱玉平民大药房、历城区青少年素质教育基地等65家,其中不少都免费对外开放。   
  “100家数量看起来不少,但真正免费的高质量的很少。”市民孙先生是科普馆爱好者,他认为现有的科普馆参差不齐,其中大部分冷冷清清,甚至一年都见不着一个参观者,馆方为人气而发愁,“由于缺少经费、人手,馆内设施陈旧,多年不更新,服务不到位,也无法定期举办活动来吸引人气。”
  “不少科普文化场馆刚开馆人气旺,等市民过了新鲜劲就没人了。”市民李女士说,“一方面吸引市民前来参观,场馆需要动脑筋;另一方面,咱们也得去掉凑热闹的心理,让孩子真正把科普馆、博物馆当成生活的一部分。”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