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联专干张学利的快乐人生: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
骑自行车走访全镇残疾人家庭
2015年05月15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张学利在电脑前填表。
     如果你经常走在沾化区黄升镇的大街小巷,就会看到一名身高不到1.4米的残疾人费劲地骑着一辆小型自行车,为同样身有残疾的乡亲送资料、联系各种救助……经过多年的劳动,他受到了黄升镇581名残疾人的认可,也受到了领导和同事们的好评,他就是黄升镇残联专职干事——张学利。
1
身残志坚,成为服务残疾人的残联专干
  文/片 本报通讯员 孟令旭 王荣花
    本报记者 王晓霜
  今年35岁的张学利出生在黄升镇王升村,从小就是四级肢体残疾,但他克服了常人难以克服的困难,以顽强的毅力完成了小学、初中、高中课程。在上初中时,中学离家仅3里路,但因身体残疾,不能骑自行车,他就靠两条腿坚持了三年;高中毕业后,不能干重体力活,只能帮父母干力所能及的事情,但心灵手巧的他学会了修电视的手艺,为周围群众义务帮忙,受到大家好评,也让他感受到了帮助他人的快乐。
  生活在2009年有了转机,那年沾化区残联统招一批残联专职干事,有高中学历的张学利顺利考上了,被聘为下河乡残联专职干事。在2010年,他收获了爱情,与同是二级肢体残疾人的妻子喜结连理,而最让他开心的是,他们有了一个健康的女孩,“这就是上天给我最好的赐福。”张学利说。
  刚当选为专职干事的张学利为做到心中有数,摸清全乡残疾人的基本情况,不会骑自行车的他买了一辆小型自行车,靠着无数次地摔倒爬起,终于学会了。他拖着病弱的身躯,骑着那辆小型自行车,走遍了下河乡27个村,有时碰到风天雨天,也有时道路崎岖难走,但他硬是坚持了三个月的时间,走遍了下河乡256名残疾人家庭。通过全面调查,他掌握了每个残疾人的基本情况和就业状况,并建立了台账,录入了残疾人数据库。
2
父染重病,挡不住他帮助残疾人的决心
  当张学利在下河乡慢慢熟悉了工作,干得非常开心顺手的时候,2012年父亲被查出了肺癌晚期,母亲也常年有病,而残疾的妻子照顾不了年幼的女儿,当时他正在为全省第九届残运会选拔运动员。当妻子打来电话说出家中的情况时,张学利心如刀绞,但由于工作却无法在脸上体现。他佝偻着身子骑着自行车下村和残疾人笑容满面交谈的时候,其实内心痛苦无比。在他一筹莫展的时候,领导对张学利的敬业精神所感动,于是及时协调,当年8月把张学利调回黄升镇残联,让他可以有时间对家庭有照顾。
   到黄升镇残联上班以后,张学利一边照顾重病的父亲,一边为摸清全镇残疾人的基本情况,又拖着病弱的身躯,骑着自行车跑遍了全镇35个行政村,走访了全镇581名残疾人家庭,对一些特别家庭进行了特别登记。王升村残疾人王伟建,身体一侧肢体残疾,平常在家没活干,出门打工四处碰壁,基本处于游手好闲状态,因生活没有希望内心非常灰暗。正好2013年黄升镇一家玩具厂招人,张学利忙前忙后,最终让王伟建和其他24名残疾人进入玩具厂上班,目前王伟建每月有了1000多元的固定收入,厂里还给交着养老和医疗保险,生活有了极大改善。
  2014年4月,以第二十四次“全国助残日”为契机,张学利为全镇残疾人开展了康复需求调查摸底,为有康复需求的残疾人申请了轮椅、拐杖、坐便器等康复器材,确保有康复需求的残疾人都能得到康复服务,为他们解决了实际困难。每当此时,张学利感觉到了自己工作的价值和重担,也享受到了给其他残疾人带来快乐的自身快乐。
  因为消息不灵通的原因,大部分农村残疾人对于一些国家对残疾人的优惠政策,不能够及时地知道和领会,张学利为了让大家了解相关政策,使他们对自己的人生充满信心,能够更好地融进社会,他入户家访时,都留下了QQ联系方式,创建了黄升镇温馨家园特殊QQ群,大家有事网上交流,以此把全镇的残疾人联系到了一起。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