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舆情”无处释放,才借新闻“搭车”
2015年05月18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新闻搭车”是举报人的一种反应,他们趁着某个新闻热点真相难求或正在火热时,借机把自己想要为人所知晓的相关事实公布出来。
  而新闻之所以能搭车,更本质的原因在于“舆情搭车”:公众存在诸多诉求,这些诉求缺少一个释放的渠道,一旦他们发现某个舆情热点可以成为一个释放的通道,便将所有诉求都转移到这个通道,通过这个已经成为热点的载体传递出去。可以说,“舆情搭车”才是根本,没有舆情的诉求,就不可能出现“新闻搭车”现象。 
  对于这种“舆情搭车”,有人会说是一件好事,这会让很多隐藏的问题得以暴露。这是观察“舆情搭车”的一个角度。但是,“舆情搭车”也带来了舆论引导中很多新的问题和挑战,这些问题和挑战,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舆论引导的难度,也会让公众处于一种舆情焦虑之中:或是不顾相关性、真实性一味搭车;或是失去信任,怀疑一切。 
  有鉴于此,应该尽最大可能,不让舆情诉求要靠搭车才能表达。这就需要相关政府部门主动打捞梳理舆情,以信息公开引导舆论。如果这个舆论学中的常识,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可以得到贯彻和落实,即使出现一个所谓的舆论热点,人们也会坐等真相水落石出,而不是匆忙搭车,借机传播自己的诉求。(摘自《新华每日电讯》,作者李劭强)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