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湾头村中很多人都投身到农村淘宝之中。
本报记者 张頔 摄
大量电商聚集在农村,以淘宝为主要交易平台,形成规模效应和协同效应的电子商务生态现象,阿里巴巴给其下了一个独有的称谓——淘宝村。电子商务为淘宝村带来了产销规模的快速扩展,但在简单的网店复制与盲目的规模扩张后,淘宝村的发展,也到了转型升级的时候。
本报记者 张頔
“一村一品”引发同质化竞争
2006年,滨州博兴县的湾头村便诞生了第一批网店,售卖的产品是在村里传承了数百年的草柳编工艺品。湾头村村民贾培晓创立的目暖草编家居店已经具有了不小的规模。据他介绍,他的网店事业从2010年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时期,当时的网销额是70多万元,到了2011年就达到了150万元,2012年又翻了一番,达到了300万元,现在已在天猫注册了公司。
“农村人致富‘爱跟风’,一家开淘宝店赚钱后,左邻右舍也效仿做起来了。”贾培晓说,网店比实体店信息传递快、覆盖面广、成本更低,这些优势使村里形成了“淘宝热”,开网店的人数和销售额也越来越多。
然而一拥而上的草柳编网店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在贾培晓看来,“一村一品”式的淘宝村模式让模仿生产变得很容易。只要把开发出的新产品放在网上,不到半天的时间,其他网店就会出现一模一样的产品。“新产品一上线,很快就被大家‘克隆’,辛辛苦苦开发的新产品就没了价格优势。”贾培晓说,同质化的竞争也导致了价格战的爆发,将网店利润不断摊薄。比如编制一个蒲草蒲团,售价仅14元,除去编工工资11元、物流2元和自然耗损,电商所获的利润也就不到1块钱。
建立电商产业园实现产业升级
与湾头村一同进入全国首批20家淘宝村的顾家村也位于博兴县,但它的特色产业是老粗布。在发展电子商务的过程中,顾家村也遇到过产品同质化、缺乏市场主打产品等问题。他们的解决办法是,通过建立电商产业园,实现产业提升,有序发展。
2012年建成的顾家老粗布电商产业园目前有经营业户220家,是国内最大的老粗布专业市场,2013年这个产业园的累计收入达到了3.17亿元。产业聚集的电商园不仅给淘宝业主带来了物流仓储方面的便利,园区引入的一些美术设计、品牌推广方面的专业人才,也帮助店主实现了产业升级。
2013年返乡创业的王立军发现淘宝上出售的老粗布产品无非是床罩、床单这样的床上用品,同质化严重且附加值低。在园区的协调之下,王立军和山东工艺美院的几位设计师推出了一套老粗布的中式服装系列,并创建了“清风唐”品牌,很快就取得了极好的市场反响。
中央电视台主持人朱军便通过网店联系到他们,在这里定做了几套唐装。2014年央视春晚剧组也在这里定制了2000条老粗布的红围巾。为了满足生产需求,王立军还向园区提出了扩大生产车间的要求,并很快得到了落实。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