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钱宁
《论语》中,有两段著名的对话,孔子和弟子们一起讨论各自的志向,值得细细体味。
【论语】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蔽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公冶长26)
【译文】颜渊、子路在孔子身边侍立。孔子说:“你们何不说说自己的志向呢?”子路说:“愿意和朋友们一起共享自己的车马、裘衣,坏了也在所不惜。”颜渊说:“愿意不夸耀自己做的好事,不表白自己的功劳。”子路问孔子:“愿意听听夫子的志向。”孔子说:“让老年人安心,让朋友们信任,让孩子们得到关心。”
这里,谈的虽是各自的志向,反映出的是对“仁”的理解和追求。子路想到的是共享,颜渊想到的是谦让,而孔子心里想的是天下安定。
在另一段对话中,孔子与弟子们更是从治国为政的高度讨论了各自的志向。
【论语】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夫子哂之。“求,尔何如?”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赤,尔何如?”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点,尔何如?”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先进26)
【译文】子路、曾点、冉求、公西赤陪孔子坐着。孔子说:“我比你们年长一些,不要因此而不敢说话了。平日总说:‘没有人了解我呀!’如果有人了解你们,那你们要怎样去做呢?”子路急忙抢先回答:“一个有千辆兵车的国家,夹在大国之间,常常受到侵扰,国内又有饥荒。如果让我去治理,只要三年,就能使其民众善战,并且知晓规矩。”孔子听了,不以为然地微微一笑。孔子又问:“冉求,你怎么样呢?”冉求答道:“一个方圆六七十里或五六十里的地方,让我来治理,三年之后,就可以让百姓温饱。至于礼乐之事,只能有待君子了。”孔子又问:“公西赤,你怎么样呢?”公西赤答道:“不敢说能做什么,只是愿意多学一点。宗庙祭祀或是诸侯会盟,我愿意穿着礼服,戴着礼帽,当一个小小的司仪。”孔子又问:“曾点,你怎么样呢?”曾点正在弹瑟,此时瑟声渐慢,随着“铿”的一声而收住,他推瑟而起,说:“我的想法和他们三位不同啊!”孔子说:“那有什么关系呢?各言其志嘛!”曾点说:“暮春三月,换上刚做好的春装,五六个成年人、六七个少年,一起去沂河游泳,在舞雩台上吹风,再一路唱着歌回家。”孔子听了,长叹一声说:“我想的和曾点一样啊!”
这里,大家各言其志,谈的仍是各自对“仁”的理解和追求。子路谈的是强兵,冉求说的是富国,公西赤讲的是礼乐,在孔子看来,这些都是手段,不是目的,而曾点所描绘的那暮春时节的郊游,却透出了“仁”的景象——人类回归自然的嬉戏状态,无忧无虑,快乐幸福,“天下大同”难道不就是如此吗?因此,孔子才会感叹道:“吾与点也!”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