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晖:磨砺方可见锋芒
2015年05月18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下乡担任“第一书记”的周晖。
     作为一个公务员,周晖自认为“没有什么故事可讲”。去年4月份,他响应山东省委组织部的号召,到临沂市沂水县高桥镇马于方庄担任第一书记,开展抓“党建促扶贫”活动,如今已近一年。尽管眼前的周晖皮肤黝黑、讲起农村如数家珍,但让人想不到的是,他此前从未在农村生活过。而对于这次下乡,他亦视为珍藏之旅。
  “我想把什么事情都做好、力争极致。”周晖也坦言,自己“是一个很自信的人,也能把什么事情都做好、力争极致。”
  下乡,不只是过把瘾
  与周晖约好采访时间,是在一个晴日的午间。按照约定时间,记者来到山东省财政厅,周末的中午人很少,各办公室的门大都是紧闭的。循着走廊拐了个弯,走道的尽头,阳光通过一扇被打开了的门洒到走廊。
  这个唯一开着门的房间,就是周晖在财政厅的办公地点。见到记者比自己预想中来得早一点,他很不好意思地招呼道,“你先坐,我再打扫一下卫生就可以进行采访了。”说罢,擦桌子、涮拖把擦地,待烧开一壶水,这才擦擦手坐下来。
  由于帮包村任务还未结束,周晖平时并不怎么回济南。一个月抽两个周末时间回趟家,时间也非常仓促。这次回来发现办公室已经遍布灰尘,所以便有了以上一幕。当开始聊到在农村的所见所闻,他才真正打开了话匣子。
  “说实话,农村确实不如想象中好。”一开口,周晖便实话实说,刚刚得知自己下乡的申请被批准后,他就高高兴兴走马上任了。“从没在农村生活过,更别提去工作了,刚到村里,感觉一切都很新鲜,田间地头到处跑。”周晖想想一年前的自己,也觉得有点好笑,从没跟农民打过交道,他在村里见到人就“大爷大娘”叫的热切,得到对方的回应,心里头很兴奋。“但真正进入角色后,发现当好第一书记并不是那么简单。”
  周晖下乡所在的村是由两个自然村合并成的行政村,虽然是二合一,可人口并没有多少。“48%的人都出去了,剩下52%全是老人、孩子和妇女。”周晖告诉记者,这种村子有个学名叫“空心村”,村里有1400多人,而现在还留在村里务农、年龄段在20到40岁的青壮年,总共不到50人。
  “农村要发展,怎么可以没有人?”周晖很快找到了农村贫困的根源,缺少青壮年就是缺少劳动力,就是缺少创新发展的源泉。加上老年人思想观念较陈旧,不喜改变,安于现状,想要普及新的发展观念特别困难。按照目前老旧的种植模式,平均每亩地年收成也就1000多块钱。尽管下乡的“第一书记”们努力帮助贫困村摸索新的种植模式,引进大棚和果树,但依旧无法改变缺乏劳动力带来的困境。
  “农村发展需要带头人,也就是大户,为此,还得加快土地流转。”“需要耕种土地的科技人才,但不需要经营土地的商人”。周晖经过思考,得出了这个结论。农村发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他一年的“第一书记”任职却马上就要结束。周晖告诉记者,自己肯定会继续申请下乡,因为他明白,“农村面临的不仅是脱贫问题,更是发展问题。”而下乡,更不只是过把瘾。
“我是一个有点自大的人”
  在农村的话题一结束,周晖突然有点不知道下面要说什么。去马于方庄任职“第一书记”两个月,他在财政厅的工作就有了变动,也许是由于不常回济南,他对原本是自己分内的工作有点不知怎么说。
  “作为一个公务员,我自己也不知道有什么故事可讲。”在周晖眼中,公务员是一个行动大过描述的职业,只需勤劳办公,自身感觉没什么可说的。从工作经历看,周晖确实算得上是“顺风顺水”。20岁一毕业,从财政厅的办事员做起,25岁升职到副科级别,28岁成为主任科员,36岁升副处,今年45岁的他,已经是个颇为年轻的正处级公务员了。
  “这些经历都非常普通,如果说,我现在能够做到这个位置有什么特别之处,那也是由性格决定的,我是一个想把什么事情都做好、力争极致的人。”周晖坦言,自己“是一个有点自大的人”,无论做的如何优秀,在自己心里,那都是应该的。
  周晖20岁毕业于山东省经济计划学校,令他一直“耿耿于怀”的是,他是高中同学中唯一一个中专生,由于自认为“出身低”、“起点低”,一度引起他极度的自卑心理。按照他的话说,自卑感比较强的人,自尊心也会强于旁人。因而他工作后毅然化自卑为动力,1991年通过成人高考考试,考取了山东经济学院会计专业的专科学历,三年后又获得了山东财政学院的本科学历,最终,他考取了大连理工大学的硕士学位。
  在周晖看来,自己人生中的“短板”已经慢慢补齐,甚至强过旁人,原本的自卑心理理应消失。重新找回自信的他,也慢慢放开了自己的个性,张扬不失内敛,自己评价是“颇有些表现欲”。这与旁人眼中中庸谦虚的公务员身份有些不同,周晖也意识到这点,他说,“要么去改变自己的性格,要么去充实自己,给自己提供张扬的资本,我的选择是后者。”
  在他看来,同一单位的人群,性格也是互补的,不可能都稳稳当当,也不能都较为激进。而他自己,更适合做一个队伍中“参谋长”的角色,喜思考,有想法,“自大”一点并无害。
每年都要流流泪
  自我评价为有点“自大”的周晖告诉记者,平时自己有些情绪化,“我有很多同学,大都和我的工作没交集,有些同学很有思想,工作之余,我会经常和他们在一起,谈谈人生、聊聊工作,出现分歧热烈讨论,即使没有什么结果,自己的心情也会得到舒缓。”这是他解压的方式之一。
周晖还告诉了记者一个 “小秘密”,他很喜欢找一些感人的电影电视剧来看,目的之一,是为了可以痛快地流流泪。
  “我在村里的时候,一屋子人都在看电视剧《老农民》,有触及到我泪点的镜头,我任凭泪水滑落。大家都很意外,但我不觉得有什么。“每年,周晖都要‘找机会流流泪’,哭上七次八次。”他说,人类被赋予了流泪这项功能,就不能白白浪费,都说男儿有泪不轻弹,流泪好像成为了女人的专利,自己并不信这个邪,情绪发泄终归是有益于身心健康的。
  除了不吝流泪,据周晖的同事评价,他还是一个笑点很低的人。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中,周晖总是一副笑眯眯的样子,仿佛什么事都无法打扰他的好心情。对此,周晖的解释是,生而为人,不需要吝惜自己的泪水和微笑,这是对生活的一种尊重。“烦恼人人都会有,但不要让它们成为你生活的主流。”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