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简笔墨写山水云石之魂魄
2015年05月25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中国书画名家经典聚焦·叶建新(八)
  ◇叶建新
  1958年生,中国传媒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传媒大学美术传播研究所所长,中央美术学院特聘教授,景德镇陶瓷学院研究生导师,中国陶瓷设计艺术大师,中华陶瓷大师联盟常务副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北京市十大杰出艺术家,北京市旅游文化使者,中国艺术研究工作委员会常务委员,建国六十周年120米中国画长卷《中华和谐盛世图》艺术总监,建党九十周年90米中国画长卷《光辉历程》艺术总监。
  □新水墨系列山水
  活动跟踪:
叶建新出席第三届中国国际友谊艺术展

  “第三届中国国际友谊艺术作品展”于16日—19日在北京宋庄上上国际美术馆举办。此次展览集结了在湖北崛起的近百年来百名美术名家的作品,涵盖了中国画、油画、版画、综合材料、雕塑及书法多个艺术形式,展示了艺术家们高超的艺术魅力和精深的文化内涵。其中,叶建新再次请来了多位妙龄少女为展览“助阵”,他的水墨·青花作品让观众大饱眼福。叶建新认为,模特是“美”的创造者,也是“美”的载体,更是“美”的传播者,她们和艺术家一样,都是为了美化人民生活,丰富群众精神文明生活的重要组成。此次艺术展上,模特们所穿的传统旗袍服饰,是由叶建新先生亲手绘制的青花图案。这种前所未有的艺术展示手法,大胆的尝试将艺术品与人、生活结合,使艺术不再是人们心中那高不可攀的领域。许多参观者表示:“这样的创新展示手法更加人性化,使美好的事物相互映衬,也表现出艺术家对艺术、人和生活的独特思考。”
  叶建新自幼喜欢绘画,早年他选择了重彩花鸟作为钻研的对象,创作出一批具有时代感和个人特色的重彩花鸟画。然而随着叶建新对重彩花鸟画的探索,逐渐发现工笔这种语言细腻、造型婉约的艺术形式难以表达他的艺术激情。因此,他重新审视自我,选择了研究中国山水画。

难忘师恩

  1995年,叶建新师从我国山水画名家邵声朗先生,开始潜心研习山水画。邵先生为人作艺谦卑谨慎,精益求精,让人由衷敬仰。叶建新说:“当时邵老师在艺术上推陈出新,年近古稀,挑选学生极其严格。他非常看好我的潜质,因此我才得以荣幸胜出,成为了邵老师的关门弟子。这份知遇之恩,我终生难以忘怀。”学习期间,邵先生十分严格,其中,还有一段“严师训徒”的小故事。“有次当我拿着新临摹的黄公望《富春山居图》得意地请邵老师指点,不料邵老师当头一棒:‘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水滴石穿非一日之功,你根本没有静下心来,心太浮躁。临摹古人,首先要读懂他们的作品,没经过认真研读,临的都只是表面。临摹最重要的是先要读懂古人创作时的那种心境和状态。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以渔,一个艺术家要掌握技法是不难做到的,但千万不能停留在技法层面,为技法而技法。只有通过娴熟的技法表达他心中的万千思想,这样的作品才有生命力。”邵老师的点拨让叶建新醍醐灌顶,恍然大悟,自此,他的作品一直遵从着笔墨技法的传统元素和当代的理念精神,这都是得益于邵先生的那次点拨。
  研究生毕业展上,邵声朗先生亲自为叶建新的毕业作品《梦游唐宋境》题头,提了诸多勉励之辞,并早早赶到现场为到场的嘉宾做讲解,还为叶建新编撰的作品集作序,这是邵先生为学生第一次写序,也是最后一次。老师这种精益求精的艺术精神和提携后人的良苦用心,大大激励和感动了叶建新,也督促着他今日同样以如此温柔敦厚的方式投入到教学和工作中去。

继续为山水画做“减法”

  邵声朗老师曾教导叶建新,山水画是没有定势的,你已经打好了传统的功底,在宣纸上放开画,开始要把山水的气势画出来,然后再注意笔墨、笔韵,以及要表达的感觉和画面的张力。这个教导让叶建新跨越了创作的瓶颈,使自己的创作豁然开朗起来。他开始舍弃以前的画法,开始研习古人,体味笔墨精神,依靠思想内涵去推陈出新。
  叶建新说,古代的画家在作画的时候是步步走,面面观,可游可览,而当下照相机等设备的发展,人们需要的不再是借山水画来观赏山水美景,而是艺术家把自己对大自然的感悟,用笔墨把他呈现出来和观者产生共鸣。因此,在当下的山水画中只有做“减法”。当然这种“减”并非指让画面变得简单,而是运用相对简约的笔墨形式把艺术家的思想和感悟表现出来。叶建新先后创作了《山魂》、《山韵》、《会呼吸的石头》、《黑道白道》,用水墨的黑与白去体现“天人合一”,他用一种形式语言的极简,去体现画面中山水云石的魂魄。这个非常重要的学术探索与创作成果也获得了业界的极大关注。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张敢曾如此评价:“叶建新的画面有很强的构图意味,他在笔墨语言上有着很强的探索,淡墨在表现一种空间感,让幽谷茂林山川产生悠远深邃之感,用笔用墨有很强的现代感,通过这种方式他构筑这一种非常空灵的意境,这种意境是雅致脱俗的。从他的作品可以看出艺术家的心胸和修养,对我而言,这是一种新颖的感受。”       (贾佳)
  ◤新水墨系列山水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