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给7名残障儿当妈
胶州“寄养妈妈”宋同英:看到那些没娘的孩子就不忍心
2015年06月02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1日上午,宋同英正在给健健和亮亮喂果冻。
  宋同英和亮亮一起合影。
     6月1日,胶州市里岔镇东张应村妇女宋同英接到一个来自美国旧金山的来电。当听到熟悉的一声“妈妈”时,52岁的宋同英瞬时泪崩。打电话的男孩叫忠忠,曾在宋同英家寄养了8年,3年前被美国家庭领养。
  13年来,凭着一份朴实的母爱,宋同英先后做了7名残障儿童的“寄养妈妈”。在她的精心抚养下,这些不幸的孩子拥有了别样的幸福童年。
  文/片 
本报记者 刘震 
一声“妈妈” 叫得她泪如雨下
  6月1日上午,正在照顾寄养儿童健健和亮亮时,宋同英的手机响了。屏幕上显示是美国旧金山的来电,她稍微犹豫了一下,刚接通,已是泪如雨下。
  “电话是忠忠打来的,他在我家生活了8年,和我的亲生儿子没什么两样。”宋同英口中的忠忠今年11岁,是寄养在她家的第三个孩子,直到三年前被一对美国夫妇领养。因为寄养时间最长,感情最深,所以当电话那头喊出熟悉的一声“妈妈”时,宋同英就控制不住自己的眼泪了。
  说起忠忠,宋同英有太多的故事。忠忠出生时有严重的兔唇,被父母遗弃,后被好心人捡到,并送到了儿童福利院。三个月大时,宋同英办理了寄养手续,把他带回了家。忠忠前后动过两次手术,每次都得住院半个月。宋同英就天天陪在他床前,给他讲故事,逗他开心。有一回,为了照顾忠忠,宋同英两天两宿没睡觉。
  如今,11岁的忠忠很懂事。他在电话里告诉宋同英,自己虽然没有妈妈,但却又有两个妈妈,一个在美国一个在中国,他永远不会忘记。
  除了忠忠,曾由宋同英寄养的早产儿尚尚和脑瘫儿荷荷,也先后被美国家庭领养,也经常给“妈妈”宋同英打电话。
三个孩子已被美国家庭领养
  从2002年申请寄养第一个残障儿童开始,13年里,宋同英已先后抚养了7个孩子。如今,五人各有归宿。
  “三个被美国家庭领养,一个长大后进了社会福利院,命最大的杰杰手术后恢复得很好,如今已长到我肩膀这么高了,听说也正在办理领养手续。”宋同英说,她现在最大的任务,就是专心抚养健健和亮亮。5岁的健健患有唐氏综合征,而4岁的亮亮则是一个脑瘫儿。
  2012年,健健刚到宋同英家时,性格有点偏执。“他看到桌上的茶杯,就会拿起来往地上摔,摔坏了就咯咯地笑。”宋同英知道,教育这样的孩子需要耐心,于是,她每每告诉健健这样是不对的,只要健健有进步,她就给他一个微笑。如今的健健,看到有客人来,会主动摆好座位;玩完玩具,会规整整齐;分别的时候,会说再见;宋同英给亮亮换尿片的时候,他还会主动帮着找痱子粉和尿不湿。
  亮亮也已在宋同英这里寄养了1年半,因为患有脑瘫,啥事都需要宋同英上手。去年,青岛儿童福利院对亮亮放心不下,专门派工作人员上门,看到亮亮被宋同英照顾得白胖白胖,当场对她表达了敬意。
和自己的孩子同吃一碗饭同睡一个被窝
  说起宋同英,很多人不理解,自己已有两个孩子,为何还要义务抚养这么多残障儿童?不过,她说这就是缘分。
  宋同英的家,和“蓝天之家寄养儿童工疗康复中心”仅隔一条马路。“我每天一出门就能看到对面的孩子,我是一个母亲,只是想让这些不一样的孩子过上正常的生活。”宋同英说。
  宋同英家条件并不宽裕,丈夫在外打工,两个女儿开支也不小。但是13年来,只要家里寄养的孩子被领养,她就再去儿童福利院申请寄养。
  宋同英的小女儿刘梦瑶如今正在临沂大学读书。她的童年,就是和寄养儿童一起度过的。“我们小时候就是一个杯子喝水、一个碗里吃饭,有时候还在一个被窝里睡觉。”
  “荷荷如今在美国最好的州生活;杰杰命真大,做了脾脏手术活下来,现在已经治愈了;小双刚来的时候表达能力很差,4年半反复训练,已经能比较完整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了……”在刘梦瑶眼里,这些孩子都是比她小一点的弟弟妹妹,和自己的家人没有区别。
  “忠忠被收养的时候,我妈一个星期吃不下饭,我也很受打击。”刘梦瑶说,2013年忠忠被领养时,她正念高中,回家得知这个消息后,和妈妈吵了一架。
没空照看外孙,女儿没少埋怨
  这些年,宋同英在这些残障儿童身上付出了太多太多,反而对自己的孩子深感愧疚。这两年,因为要照顾生活尚不能自理的健健和亮亮,她连自己的外孙也照顾不上,大女儿、女婿没少提意见。
  有一次,大女儿打来电话,说孩子要上幼儿园了,想到姥姥家住,但宋同英直接回绝了。她知道女儿的请求很合理,况且自己家附近就有一所不错的幼儿园,但没办法,家里的健健和亮亮需要照顾,她实在脱不开身。无奈之下,女儿只好将孩子交给奶奶照顾。
  “我女儿虽然嘴上埋怨我,其实我知道她是支持我的。”宋同英说,也正是因为如此,她更觉得非常愧疚。
  “丈夫在外面辛苦赚钱,我知道他很支持我。”宋同英说,她也想过不再申请寄养,但是每当早上出门看见对面康复中心里那些没有爹娘的孩子,她的心中总是不忍,所以只要有条件,她会一直把这件正确的事做下去。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