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船原因需要逐渐浮现
2015年06月03日 来源:
齐鲁晚报
【PDF版】
救援与调查的有序推进,是处理重大事故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只有在救援的基础上,以审慎的态度进行调查,弄清楚事故的来龙去脉,才能做好善后工作并尽可能地避免重蹈覆辙。
6月1日晚,一艘载有458人的客轮在长江湖北段沉没,船上乘客多为老年旅游团成员,年龄在50至80岁不等。目前多个部门正在紧张地开展救援,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也急飞事件现场,并作出“不惜一切代价做好人员搜救”的指示。
面对此类事件,救人是第一要务,现场争分夺秒的抢救行动也最让人感动,而同样值得注意的是,李克强对救援工作提出了“成立事件调查组,尽快查明事件原因”的要求。救援与调查的有序推进,是处理重大事故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只有在救援的基础上,以审慎的态度进行调查,弄清楚事故的来龙去脉,才能做好善后工作并尽可能地避免重蹈覆辙。
通常而言,谨慎调查分析重大安全事件的原因,可以促进安全举措升级,着眼于未来,这同样是对生命安全的保护。比如当年的纽约三角公司火灾,带来防火报警系统的推广;又比如2009年法航客机失事,让航空公司认识到普及基本驾驶知识的重要性……因此,只有抓紧每一个可能导致沉船的线索,查缺补漏切实改进,才有可能避免类似的事件再次发生。就像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要深刻吸取教训,强化维护公共安全的措施,确保人民生命安全。”
反向观之,如果调查工作做得不完善,不仅难以告慰逝者,还会使游船成了人们心中的危险之地。这跟时常发生的“有毒农产品”事件很相似,正是由于缺乏有效的追溯机制,出了事也找不出原因,种植同类产品的果农或菜农往往遭受“池鱼之殃”。值得一提的是,以慢节奏为特征的游船在国内外都是以老年人为主要服务对象,如果对游船的不信任成为普遍心理,对这一产业而言,对日益增多的老年人而言,都没有好处。
从目前来看,相关的信息很多,凸显了问题的复杂性。相关人士分析,既可能有降雨突增、龙卷风“突袭”这样的气象因素,也可能与船体改造重心过高、平台堆货“稳性”降低等人为因素相关联,或者还有其他尚未披露的信息,抑或是上述因素综合起来导致船体倾覆。短时间内,恐怕很难有定论,加之事件关乎人命,很容易引发围观者情绪化的表达。此时更需要舆论保持理性和克制,多一份信任,多一点耐心,别让无关的杂音干扰救援与调查。
毕竟,在现场组织救援的政府部门也好,关注此事的普通群众也好,也包括那些通过网络为救援出主意、为事故分析原因的业内人士,大家的目的都是一样的,尽最大可能施展救助、减少伤亡,也不愿看到再有人因为同样的原因失去生命。目标是一致的,就更要形成合力,营造良好的氛围,促进沉船原因逐渐浮现。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