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个百亿级大项目齐聚西海岸
青西新区总投资额超过2500亿元,社会治理经济发展驶入快车道
2015年06月03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青岛西海岸新区前湾港。(资料片)
   本报记者 潘旭业 殷萍
  “如果把西海岸新区比作一个居民小区,那么企业、群众就是业主,政府就是物业公司,是为业主服务的。”1日,青岛市委常委、副市长、西海岸新区工委书记、黄岛区委书记王建祥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作为山东省首个、全国第九个国家级新区,青岛西海岸新区一直在探索如何做好“物业服务”。
  69项行政审批权下放到功能区;在全国率先全面取消社会投资类项目前置审批;把公职“锁”进抽屉里,政府工作人员由吃“保险饭”改吃“市场饭”……经过一年的大胆尝试,围绕市场化改革和政府效能改革两大目标,青岛西海岸新区这些“闯出来”的经验,将对其他区市起到示范作用。
丢掉“铁饭碗” 试行聘任制
  无改革,无活力,而改革需要做的工作都要人来做。2014年6月3日,青岛西海岸新区获批为国家级新区后,如何激发干部的激情和活力成为摆在眼前的问题。获批当月,新区开始在中德生态园探索职员化管理新模式,试行干部聘任制。
  “中德生态园试行的是‘档案封存、全员聘任、绩效考核、按岗定薪’的灵活用人机制。”青岛中德生态园管委办主任刘雯说。
  据介绍,与传统的园区用人管理模式相比,职员化管理的核心目的在于“明确责任、强化考核、推进工作”,对原有公务员等档案进行封存,打破身份、资历等限制,不论是园区管理岗位还是业务团队负责人岗位,全部公开竞争上岗,聘任期间不再与原有身份、职务等待遇挂钩,彻底打破“铁饭碗”。
  同时,将结合园区管理、国际合作交流等工作实际需要,面向社会广泛招聘高素质、专业化人才,与原有人员均按照职员化管理、同岗同酬、同等对待,吸引高端人才的集聚。
取消前置审批 激发市场活力
  市场是资源配置的决定性力量。然而,对于市场最具活力的个体户而言,如果打算创办企业,跑部门、盖公章一直是令他们头痛的事。没有得到政府部门的许可和审批,公司的筹建工作便无法下手。为了激发市场主体的活力,新区在全国率先试行取消社会投资类项目前置审批,行政管理由事前审批向事中事后监管转变。
  同时,为有效约束企业依法办事,青岛西海岸新区建立行政审批“告知承诺书”制度。对实行备案制管理的行政审批事项,申请人在申请办理行政审批时,必须向行政机关作出书面承诺,行政机关要明确告知其应当承诺的内容、注意事项以及承诺后必须履行的法定义务。申请人应对其承诺事项负责,并承担不履行承诺所产生的法律后果。
  同时,新区在全国率先实现“先照后证”“三证合一”等商事制度改革,2014年新登记各类市场主体6.2万户,同比增长124%。实施建设项目“豁免审批”,项目单位合法取得项目用地使用权、规划核准后即可发放施工许可证;建设项目施工企业和监理企业不再招投实行备案制;大幅减少企业人力资源和运行成本。各项以市场化和政府效能改革为目的的举措先后出台后,仅一年的时间,新增市场主体1.4万户,比上年增长54%。
六个“大盖帽” 合成一支队伍
  环保、城管等各执法机构分属不同的部门,面对问题容易相互推诿。青岛西海岸新区在全国率先推进综合行政执法改革,整合城管、文化、交通、国土、环保、海洋六大部门的执法权和执法人员,成立综合行政执法局,建立起权责统一的综合执法体制,解决权责不清、推诿扯皮、交叉执法等“顽疾”。
  虽然经济迅速发展、但社会治理方面仍存在很多缺陷和短板,对此,青岛西海岸新区创新社会治理新体系。将整个区域划分成1549个网格,每个网格内的突发事件会在第一时间被反馈到相关部门,建起网格化人工巡查的“地网”。同时,借助视频监控、遥感航拍、大数据分析等信息化手段,投资近5亿元搭建全覆盖“天网”工程,实时获取、处理各类信息。
  据悉,一年来社会治理信息平台整合辖区人口信息100多万条、企业单位信息5800多条,日均处置各类问题隐患事项近3600件,社会治理“大数据”中心逐步形成,成功获批全国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
百亿级项目 争相蓄势崛起
  今年5月5日,又一500亿元大项目——中铁·青岛博览城签约落户青岛西海岸新区核心区,规划建设东亚国际展览中心、东亚国际会议中心、国际会展配套商务中心、高铁新技术研发中心等“八大中心”,为新区经济增长再添新引擎。
  相距不过10里地,同样投资500亿元却早已先期入驻的青岛东方影都项目已经展露新颜,一个堪比“好莱坞”的影视文化产业正在强势崛起。
  在探索市场化和政府效能改革的同时,青岛西海岸新区经济也得到迅速发展,百亿级大项目竞相落户。正在加速建设的中国北方(青岛)国际水产品交易中心和冷链物流基地项目总投资101.7亿元,将于2020年建成,目标年交易量300万吨,年交易额600亿元,成为东北亚重要的水产品交易中心之一。
  截至目前,青岛西海岸新区已集聚百亿级大项目12个,总投资额超过2500亿元。今年年内,各类重点项目将实现开工421个,竣工213个,投产28个,完成投资800亿元以上。
开创新模式 闯出新路子
  “如果把西海岸新区比作一个居民小区,新区的企业、群众就是业主,政府就是物业公司,就要为业主服务,优质的服务,第一讲究速度、第二讲究质量。”1日,青岛市委常委、副市长、西海岸新区工委书记、黄岛区委书记王建祥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经过一年的先行先试,青岛西海岸新区已经在诸多领域闯出了新路子、创出了新标准,积累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在改革创新方面走在了国家级新区前列,也将对其他区市起到示范作用。
  下一步,青岛西海岸新区将进一步向下设功能区和向镇街放权,目前已经梳理出173项审批权项将全部下放;为了鼓励干部担当负责,新区正在研究制定“干事创业容错免责、庸政懒政严肃追责”办法,鼓励干部多做事,敢做事。同时,新区将把融入“一带一路”作为扩大开放的最大机遇,构筑海洋经济合作平台,加快东亚海洋合作平台和中德生态园、中韩贸易合作区等国际合作园区建设……
2014
  6月18日,印发《新区与各大功能区、镇街运行机制的实施意见》。建立“新区大整合、功能区扁平化、基层强治理”的高效运转机制。
  6月20日,出台《关于加强社会治理工作的意见(试行)》。一改过去重发展、轻治理的发展方式,构建“大安全、大城管、大信访、大稳定、大协调、大服务”的社会治理新体系。
  7月4日,发布打造“国际海洋人才港”实施意见。设1亿元专项资金、30条举措广揽全球英才。
  8月6日,出台《关于进一步深化社会投资类项目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在全国率先全面取消社会投资类项目前置审批。
  8月29日,青岛保税港区推出6大领域42项先行先试举措。率先主动复制、推广上海自贸区改革成果。
  9月4日,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布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全省率先启动实施负面清单管理模式改革,外资企业设立手续办理时限“16变4”。
  9月22日,发布产业发展十大政策。启动转型升级新引擎,打造“616”现代产业体系。
  10月24日,成立涉外商事审判庭。探索国际化的专业法庭,营造更加良好的法治环境和投资软环境。
  10月28日,出台《关于推进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工作的实施意见》。将现行的集体资产共同共有改为成员按份共有,探索经验全国示范。
  11月4日,安全生产审判庭揭牌。全国首家建立司法提前介入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整改工作机制,促进安全生产法治化解决。
  11月5日,出台十大领域改革方案。突出市场化改革和政府效能革命两个主攻方向,以改革促发展。
  11月28日,安全生产检察室揭牌。建立检察提前介入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整改工作机制,促进安全生产规范化和法治化。
  12月3日,出台《关于安全生产法治体系建设的意见》。完善法治体系、突出司法保障、明确主体责任、强调守信奖励失信惩戒。
  12月3日,出台《关于推进综合行政执法改革的意见》。组建综合行政执法局,集中行使城管、国土、海监、交通、文化、环保等六大领域的全部或部分行政执法权。
  12月4日,发布城市建设综合用地规划和土地管理机制。全国首创“一地多用”,打破现行的一宗地只有一种用地性质的城市用地管理模式。
青西新区 一周年改革大事记
2015
  2月4日,发布建设工程“绿强度”规划管理暂行规定。国内首次以行业规范形式对建筑立体绿化指标进行明确和引导。
  2月8日,启动“五规合一”科学规划体系。国内率先将海域使用规划和环保保护规划纳入“多规合一”体系。
  2月10日,发布市场主体准入“三证合一”暨“一口式”运行实施办法。省内率先实现“一窗受理、一表登记、同步审批、三证合一”。
  3月1日,发布招标拍卖挂牌出让海域使用权办法。突出市场作用,创新海域使用权出让方式。
  3月26日,启动街道体制改革。剥离招商引资等职能,主抓基层建设、社会治理、公共服务、发展保障,理念和举措全国领先。
  4月29日,发布“房产新政11条”。“买房可落户”等举措力促区域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5月14日,实施规划“公告许可制”。国内首创“证图分离、先证后图、图纸后置”,可节约审批时间3-6个月。
  5月27日,推行社会投资类项目“施工弹性许可制度”。国内首创施工许可“先证后图后费”新模式,从根本上缓解企业资金压力。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