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租车垄断,还得靠互联网颠覆
2015年06月05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共享经济带来的权力监管困扰,恰恰是典型的颠覆性创新伴生的认知滞后。但在共享经济给出租者带来的额外收益和租客们省出的租金面前,无论是资本还是用户,都会毫不犹豫投身其中,把困在匮乏和盈余之间的定义难题抛在身后。
  儿童节这天,济南市37家出租车公司和滴滴、快的,仿佛一起回归童年,玩了一场孩子气似的掰手腕。一方要求全市8千余辆出租车抵制叫车软件,另一边则放出大礼,邀请市民免费坐专车。
  在互联网专车触动传统出租车奶酪两年多后,谁也没有想到会是保守持重的济南,率先向专车发动了迄今为止最为猛烈的反击。“非法营运”、“影响驾驶员收入”、“影响行车安全”如同尖锐的投枪,掷向虚拟空间里互联网叫车平台。
  这让我想到鲁迅在杂文《这样的战士》中写的,“他举起了投枪。在无物之阵中大踏步走。”在互联网经济的“无物之阵”里,出租车与专车虽然每天都在街道之间错身,但它们已然是两个世界的存在。
  “六一”之前,互联网女皇Mary Meeker发布的“2015互联网趋势报告”和中国首届以“共享经济”为名的沙龙论坛,让业界再次将目光聚集到“共享”这个字眼上。
  Mary Meeker注意到,美国的自由职业者已经达到了惊人的5300万,占到总劳动力比重的34%,他们中很多人并不是没有稳定工作,但依然乐于在业余时间兼职从事多份工作,比如将家里多余的客房打扫好迎接远方的背包客住宿。
  而在中国,各种互联网专车之外,又一种新型的“P2P”租车模式崭露头角,私家车主可将车辆的闲置时间出租给需要用车的人,让租客在便捷用车的前提下,方便实惠地自驾租用附近的车。
  如果说在并不是人人都能买得起汽车的匮乏时代,传统出租车填补了坐车出行从无到有的空白,那么在盈余时代,互联网专车则要接管出行,创造从有到优的高效通勤体验。
  所谓“盈余”,是著名互联网科技研究者克莱·舍基在《认知盈余》一书中提到的概念。在他看来,因为有了互联网强大的分享和信息创造功能,人们8小时工作之外,瘫坐在沙发里,僵尸一样看电视的时间被激活,或者在弹幕里贡献口水和态度,或者凹好造型,开上自家爱车,做一个兼职的专车司机。
  正是因为走出了匮乏,让我们拥有了大量房子、车子这样的大宗消费商品;而互联网则提供了一个提高这些商品使用效率的绝佳渠道。从眼下正火遍全球的房租短租互联网平台Airbnb,到引发全国性争议的互联网专车,都是“互联网+盈余”时代典型的商业模型,而以“共享”之名层出不穷的礼服短租、宠物租赁甚至是人的时间出租,都用市场和资本的语言大声告诉我们,这才是未来。
  至于共享经济带来的权力监管困扰,恰恰是典型的颠覆性创新伴生的认知滞后。但在共享经济给出租者带来的额外收益和租客们省出的租金面前,无论是资本还是用户,都会毫不犹豫投身其中,把困在匮乏和盈余之间的定义难题抛在身后。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