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稀抗癌老人革命故事讲不完
大峰山革命根据地义务讲解员有个“红色的梦”
2015年06月05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义务讲解员庞丕林(左一)
   文/片 本报通讯员 张娜 周萍萍                              
  他是孝里镇岚峪村的一位普通农民,出生于革命世家,怀揣着梦想,用实际行动传承着革命精神;他是一位年近古稀的老人,在经历了两癌的病痛折磨后,仍精神矍铄,对生活充满希望。这位老人就是孝里镇大峰山革命根据地义务讲解员——庞丕林。 

生长在革命世家,革命情怀剪不断
  “大峰山地势险峻,当时有吃的、有住的,还能藏人,便于开展抗日活动。在大峰山工作的干部里有田纪云、万里等将军,高干不下400人……”4月3日,在大峰山革命历史纪念馆一号展厅里,69岁的庞丕林正在向前来纪念馆参观的游客义务讲解着那一段段百说不厌的故事。庞丕林长相平凡,穿着质朴,但他那认真的眼神和声情并茂的讲解,吸引着每一位游客。 
  细聊起来才知道,庞丕林出生在革命世家,他的父亲、舅舅、表大爷都是军人,而且都牺牲在了战场上。“在我心中,父亲是个了不起的军人,曾经参加过下巴伏击战、赵官镇战役、界首战役等多场战争,从小就听他讲了许许多多的革命故事”,当记者问起庞丕林为何对革命故事那么情有独钟时,他开始边回忆边娓娓道来,“赵官镇战役中,包括带队教导员袁继和、房头村的宋光道在内,很多很多无名军人,他们都是铁铮铮的汉子,听了他们的事迹我很受感动,我要把他们的故事、他们的精神一代代传承下去……”接着,庞大爷耐心给我们讲起了英雄们的故事。听着革命故事长大的庞丕林,有着浓浓的革命情怀,立志要做一名革命精神的传承者和践行者。 
在纪念馆旁打零工,结缘“义务讲解”
  2009年,庞丕林在大峰山革命纪念馆附近工地打零工,担任看料员。“也是机缘巧合吧,那一天山东广播大学的几十人来纪念馆参观,恰巧讲解员不在,我就自告奋勇‘我来讲讲吧!’”就这样,庞丕林开始了长达六年的义务讲解工作。“这里有太多的英雄事迹了,”庞丕林对于这个工作,有着自己的想法,“我想把那些不为人知的英雄故事讲给大家听。” 
  庞丕林很是喜欢自己的这份工作,只要有人找到他,他会毫不犹豫地担当起义务讲解员,有时还会给游客们当向导畅游大峰山。“记得气象局的一个团队来学习时,听我讲完这些革命烈士的英雄事迹后,一位老哥当着众人的面说‘等我死后,我要把自己的遗体捐出去!’”庞丕林介绍说,这六年来,听他讲解的人各行各业的都有,包括领导干部、企业职工、教师学生,总数已达数万人次,其中很多人听了他讲的英雄故事后备受鼓舞,当场就立志要发扬革命精神,勤奋学习、努力工作,为社会发展贡献力量。“看到别人认真地听我讲,而且有所收获,我心里很知足,只要他们愿意听,我就愿意讲。”庞丕林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身体力行,感染着别人,也感动着自己。

忍着病痛悄悄擦汗 最多一天讲八场
  五年前,庞丕林患了直肠癌,那时候他就已经开始了革命故事义务讲解。“我从没把这个当回事,谁知道后来身体就好了。”怎料天公不罢休,去年他又查出肺癌,“不过我一点都不恐惧,到现在不也好好的!”庞丕林一脸坦然,“人家都说我命硬,我觉得是我精神上不空虚。”已近古稀之年的庞丕林看上去仍然精神头儿十足、步履矫健,怎么也看不出他是一个跟癌症搏斗过两次的老人。
  2014年,可以说是庞丕林老人最忙的一年了,当全国各地都在开展学习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时,他正活跃在大峰山历史纪念馆、革命烈士陵园,给前去接受红色教育的干部群众声情并茂地讲解着永垂不朽的革命故事。“那一阵,天天都会来好几拨参观学习的,最多的一天,来了八个单位的干部职工,我也就一天下来讲了八场。”庞丕林边说着,还做出了“八”的手势。一拨又一拨的参观者,谁都没有发现,庞裴林老人正忍受着疼痛的折磨,因为只有没人注意的时候,他才悄悄抹去额头上的汗珠,就这样,坚持了一天又一天,讲解了一场又一场。
  每天早上,庞丕林都会跑步去烈士陵园转一转,一圈下来就是五里地,不仅仅是锻炼身体,更是去看望那些伟大的英雄。“家里的事基本不用我管,我就专心做这个了,每讲一次,也会感慨一次。”在妻子的支持下,这六年来,庞丕林几乎把精力都放在了这上面。“我要把老一辈的革命精神传承下去,这就是我的梦想。”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