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要改善,先改变村民观念
——郓城县南赵楼镇开展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纪实
2015年06月10日 来源:
齐鲁晚报
【PDF版】
坑洼泥泞、柴堆麦垛、粪堆垃圾……是大多农村里的“特色标签”,郓城县南赵楼镇的村庄也不例外,自从一年前开展了环卫一体化工作后,南赵楼镇所有的村子都“旧貌换了新颜”。
如今的南赵楼,曾经的“特色标签”不见了,只见村庄房屋整齐,街道两边的墙上,用主题文化彩绘装饰着,路面宽阔整洁,路旁的垃圾箱摆放有序,穿着桔黄色制服的保洁员在清扫着路边的垃圾。
近日,在南赵楼村,57岁的保洁员赵文献和记者聊起了天:“以前,这街上到处是垃圾,现在你看这干干净净的环境,听到外人说我们这里干净,心里就特别高兴,虽然工资不高,但很喜欢现在的工作。”
记者注意到,赵文献的制服上,前面写有“保洁员”,后面写有“治安协管员”字样。据该镇党委秘书吴波介绍,这也是南赵楼镇的创新工作之一,叫“两员合一”,一个人两种身份,他们白天的主要工作是保洁,晚上,就在各自的范围内轮流巡逻,防范偷盗。
像赵文献这样双重身份的保洁员,南赵楼镇按每500人一个保洁员的标准在全镇配备了100名,并对他们进行培训管理,不但保持了卫生清洁,而且减少了偷盗事件。
“城乡环卫一体化是一项民心工程,线长面广量大,在推进过程中,我们充分调动了村民群众的积极性,引导群众广泛参与,上下齐动员,集中开展整治,才实现了‘开门红’。”该镇党委书记王昌谦对“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村民群众作为乡村的主人,要环境改善,先要改变他们的观念。”
为凝聚村民认同感,南赵楼镇前期展开了铺天盖地的宣传,发放明白纸和公开信3万余份,把这些宣传资料贴到村头,送到村民手里,在大喇叭里广播,并在34个行政村全部建设了文明一条街,刷写墙体标语200余条,绘制文明墙体彩绘500余幅,使群众从心里了解“城乡环卫一体化”的好处和意义。
群众的认识到位了,参与的积极性高了。
2014年8月及2015年3月,南赵楼镇分两次开展了存量垃圾集中整治活动,全镇动员,书记和镇长及所有的工作人员全到一线,和村民一块,将房前屋后、村庄内外的草堆、粪堆、垃圾堆“三大堆”集中清理,对村内道路、水域、环境全面治理。
村里卫生打扫好了,以后该怎么保持?基础设施投入是抓好这一工作的前提。于是,南赵楼镇按照每5户一个垃圾箱的标准,配备垃圾箱2000多个,按每户一个垃圾收集桶,配备了10000多只,按500人一个保洁员,配备了100名,并根据垃圾运输任务,配备全自动装卸垃圾运输车5部,实现了垃圾“户集、村收、镇运、县处理”。
“这环卫一体化就是好啊,刚开始时我们还以为走走过场就算了,真没想到坚持下来了,现在村里有了保洁员、设了垃圾桶,大街上干净亮堂,看着心里就舒坦,村里还建起了这小广场,大家在这里扭扭秧歌、跳跳舞,真是挺好的。”魏庄行政村的群众高兴地告诉记者。
据统计,目前,南赵楼镇城乡环卫一体化先后投资400多万元。确保了城乡环卫一体化常态化,南赵楼镇又在全县率先实行市场化运作方式,选择了“购买服务”的方式,将农村环卫保洁工作整体交给市场,承包给专业保洁公司,起到了非常好的效果,在电话调查中,群众的满意率达到98﹪以上。 (通讯员 魏忠友)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