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中考,你们准备好了吗?
2015年06月10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一年一度的中考就要来临了,许多同学心中的弦越绷越紧。其实,中考,考的是知识和能力,同时也是考心理素质。而且越临近考试,调整心态就越重要。或许你非常疲惫?或许你非常紧张?或许你的压力很大?如何调整到最佳状态迎接中考?青岛实验初中心理教研室王海霞老师给出的这些建议,你可以试试哦。
一、考前的心理调适
  1、改变消极的认识
  中考越来越近了,有一些同学莫名其妙地出现了心烦意乱,思维迟钝,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情绪低落,学习效率不高的现象。之所以出现不良的情绪状态,常常与这些同学错误的或消极的认识有关。例如,有些同学把中考看得太重,认为考不上重点高中,一辈子就完了;或者对自己的能力估计太低,认为自己可能甚至连毕业证都拿不到等等。总之,这些同学的想法是太多了。其实,我们根本没有必要想那么多,根本不必去想结果会怎么样。只要我们努力地付出了,一定会有收获,即使结果可能会不太如意,但我们也问心无愧,毕竟我们已经尽力了。一切按计划进行,凡事往好的方面想。人生中有许多的转折点,中考只是其中的一个,即使这一次真的没有成功,以后还会有许多的机会。
  2、保持良好的情绪
  越是最后关头,越是要学会放松自己。要注意与同学老师的关系,遇到不顺心的事情,不要斤斤计较,想开些,努力给你自己营造一个和谐的人际环境。还可以找朋友或父母交谈一下,把自己的苦恼倾诉出来,你的紧张情绪就有可能缓解。另外,适当地听听音乐、活动一下、娱乐一下,都是很好的放松方式。
  3、正确评价自己,进行自信心训练
  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我们应自己给自己加油,要想到:经过三年的学习,特别是最近一段时间紧张而有序的复习,我们的知识已经掌握得比较好了,再经过最后的模拟考试强化训练,我们一定能在中考中取得好的成绩。相信自己!对自己不能有丝毫的怀疑!要始终给我们的大脑输入这样的积极信息:“我能行!”“我一定会考出好成绩的!”那么,我们的大脑就会储存这些信息,我们的潜能就能得到开发,我们就真的会心想事成。另外,抬头挺胸的走路姿势也有利于增强自信心。
二、考试中的心理调适
  许多同学都有这样的体验,平时记住的知识点、公式,在考试时经常想不起来,而一出考场就恍然大悟,心理学上称之为“舌尖现象”,比如有的东西就在嘴边却想不起来。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由于考试时情绪紧张,造成大脑两半球内一些部位的强烈兴奋,对回忆对象产生负诱导作用。它往往妨碍人的正常回忆,给我们带来无尽的遗憾和烦恼。那么,怎样来克服这种现象呢?
  (1)暂时绕开。克服“舌尖现象”的最简便方法是当时停止回忆某些内容,先绕开去做别的题目,过会儿再回头思考,往往会有豁然开朗的喜悦。
  (2)保持冷静。出现“舌尖现象”时不必惊慌。要善于利用放松训练的方法使自已恢复平静心态,因为只有消除紧张才谈得上解除抑制。比如深呼吸。
  (3)利用联想进行追忆。我们所记忆的知识,彼此之间常有内在的联系,不是零散孤立的。一时间熟悉的知识记不起来,可利用相关的线索联想,往往能收到“由此及彼”的效果,从而激活大脑皮层暂时被抑制的区域。你还可以采取再认和推理的方法进行追忆。
  话说回来,“舌尖现象”的出现,也同知识掌握不牢固有关。克服“舌尖现象”的途径,除了运用上述方法外,更重要的是在平时学习上下硬功夫。
三:考试期间的饮食
  平时怎么吃,考试期间也怎么吃。
  迄今还没有哪一位营养学家,对五花八门的营养补品可以提高考试成绩这一说作出过肯定的回答。先不说这些东西是否可以“吃”出个大学生,我们看到的是,过去和现在的许多杰出人物,没有一位是靠“营养补剂”造就的。去年就有人对几位高考“状元”做过调查,没有一位是“营养补剂”补出来的。不仅如此,也许“营养补剂”之类在心理效应上还会帮倒忙呢!有的同学说:“别人都喝我不喝,怎么考得过别人?”有的同学说:“家长买了很多补品,考不好更对不起爸爸妈妈!”这种心理上的依赖和压力,是对考试帮倒忙!所以,面临大考别不知道吃什么好,就跟平常一样,足矣!问题还在于如今一般家庭日常的饮食能够供给大脑足够的营养需要,何必拿吃来吓唬自己?
考生篇
家长篇
孩子中考,家长当好心理调剂师 要走出四大误区
  作为家长,我们深知中考对孩子的重要性,无形中会把压力传递给孩子,这最容易造成矛盾激化,对孩子的考前心理有很大的负面影响。其实,家长能做的就是创设良好的家庭学习氛围,让孩子在温馨、宽松的氛围中发挥出最佳水平。在孩子应试准备已经很紧张的时候,千万不要火上浇油。以下几大误区需要家长避免。
一、过分保护
  中考在即,有的家长在孩子考前有意或无意地制造出“一级战备”状态的气氛,为孩子督战助阵,以示关爱。如:有的家长不辞辛苦地为孩子找来各种复习资料,并语重心长地说:“十年寒窗,在此一举”;有的家长在孩子复习时,蹑手蹑脚地送去饮料,让孩子只管学习,什么家务劳动都不要干;有的家长想尽一切办法做很多好吃的让孩子吃,边吃边劝:“吃多了身体好,考得才会好”等等。这一切行动只是在向孩子传达一个信息:现在可是关键时期,全家的头等大事就是你的考试,万万不能有什么闪失。这就会使孩子感到压力:家长把一切事业都放了下来,把一切希望都寄托在我身上,如果考不好,对不起家长。这不利于孩子承担考试的责任,反而使其有一种替父母考试的感觉,有一种掌握父母命运的感觉。
二、过分期待
  不少家长对孩子抱有不切实际的期望,爱把“至少要考500分”“一定要考上”之类的话挂在嘴边,有位考生说,“父母的期待给了我很大的心理压力,超越我实际学习水平的要求,我觉得力不从心,心里非常苦闷”,在这种心态下备考自然影响复习质量和复习效果。反而让孩子愈发悲观、焦虑,给孩子造成不必要的心理压力。
  家长不要拿别人来压孩子,尊重孩子的能力和人格。一些家长在考前总爱用榜样任务或人家的孩子来激励自家孩子学习,这十有八九会产生不良后果。其实,到了这个时候,孩子的知识水平和能力基本上已成定局,短时间内不可能有“质的飞跃”,因此,在孩子备考期间,家长不要提出什么考试目标,使孩子以平常的心态安心地备考。对家长来说,首要任务就是正确了解孩子的状况,接纳孩子的现状,不提不切实际地要求,你不妨告诉孩子:“只要尽到最大努力就行了!”
三、忽视心理健康,不会倾听
  备考期间,重视孩子的身体健康是非常必要的,同时还要重视孩子的心理健康。调节好考生的心态是中考成功的一半。越是临近中考,考生的心态调节越重要。当孩子向你说困难或心中的压力时,家长要多听少说。第一:不要说些人人都知道的大道理。比如,孩子说总是担心考不好,你就不要说:“不要怕,考不好妈妈也不怪你,只要你尽力就行了。”孩子对你诉说压力时,并不总是意味着你马上要解决它,而是一种情绪的宣泄,一种对你的信任,其实他可能知道如何解决这种压力。此时,他更需要你的理解和支持。你能做的,就是倾听。然后与他们分享自己当年的类似经历,使孩子感觉到真正被理解;第二,要注意采取开放式的交谈方式,如当孩子说心烦时,如果你回答:“烦也解决不了问题”,就不是开放式交谈,因为孩子觉得无法再谈下去了。开放式的交谈是这样的:“我能理解你考前的心烦,你感到最担忧的是什么?”这时孩子十有八九会进一步讲到某些具体的科目或具体的问题,你们的谈话就能深入了。可见,对于考前的孩子,你能做的就是给予信任。除了信任,你可能什么忙也帮不了。家长要作为孩子的“定心丸”,以自己的沉稳给孩子烦乱的心以安慰。
四、经常唠叨,忽略细节
  家长在孩子复习迎考期间,不要反复说“你用用功呀”“你要考好呀”等似叮嘱又带几分警告意味的话。这样会使孩子产生逆反或惧怕心理,惟恐辜负父母的期望,思想包袱加重。不要笼统地问孩子学习的情况,如复习得如何了,有没有把握啊,能得多少分等,而是要问孩子需要什么帮助,有什么困难和难关,你可以为他做些什么等。考试前夕,孩子很容易出现饭吃不香、觉睡不着的现象。如调整不好,还会出现失眠、神经衰弱的症状。因此,家长应尽量保证孩子有丰富的营养、充足的睡眠,关心孩子饮食起居的每一个细节。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