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古寺-栖幽寺
2015年06月10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栖幽寺位于肥城市湖屯镇陶山西侧、栖幽寺旧村南约250米处。原名陶公幽栖祠,后改称幽栖寺。据《岱览》记载:“旧有祠创于秦,在公之旧居处名陶公幽栖祠,有篆碑曰:忠以事君,智以保身,千载之下,谁可比伦。后则系以斯从上封泰山还,闻蠡墓在此吊书。斯者,丞相李斯也。至汉于祠前建佛殿去陶公二字,改为幽栖寺。”光绪十七年《肥城县志》载:“西幽寺旧名幽栖寺,陶山西崦。唐时供佛,而祠范少伯于其右,金大定时重修,奉如来、文殊、普贤、十八应真。栋宇崇丽,六棱石柱凡八,雕镂花纹。有金大定十七年施石柱人姓名。……祠北半里为范少伯墓。由此可知,该寺创始于汉,历代皆有修葺,后系金大定十七年重建。
  寺内主体建筑为大雄宝殿,砖石土木结构,面南,长22米,宽15米。由雕镂花纹的8根6棱石柱支撑。院内古木参天,石碑林立。建国前神像被毁,寺内大雄宝殿于1971年拆除,院内石碑用于修建了水库。尚存刻有图案的六棱石柱两根,唐经幢一座,唐僖宗李儇时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幢一根,于1979年运往泰安岱庙东廊碑刻陈列室保存。西配殿和韦驮殿目前尚存,但残损严重。西配殿三楹,前厦有南北两面山墙和镌刻着花纹的两根六棱石柱作支撑。韦驮殿殿门面北,殿内神像全无,唯壁画犹在。其南墙外壁上镶有刻石一方,中间刻菩萨一尊,左右侍女各二,足踩莲花,造像惟妙惟肖。下面刻造像题记,文字模糊难辨。东西两山墙外各有1块较大刻石,上刻游陶山诗记共7首。此殿2005年面临倒塌,故拆迁西移。在韦驮殿以东,有一钟楼,4根八棱石柱支撑一口大钟,大炼钢铁时已毁,现为重修。曾为“肥邑八大景”之一的“山寺晨钟”。据嘉庆二十年《肥城县志》载:“山寺晨钟在陶山之幽栖寺。寻山根入,径甚曲折。过小溪始达禅关。当时梵宇霜清,万籁俱寂,晨钟一撞,谷应山鸣,其声可远闻数十里,晨钟为肥邑美景之一。”
  大雄宝殿北数米处有10几块柱础石埋在原地。上圆下方,80厘米见方。西边一根立着的八棱石柱,上粗下细,直径约0.5米,高4.3米,一面雕有浅阴线凤凰、牡丹图案,做工精细,上端已残;另一面有刻文,字迹模糊,仅落款“北宋宣和三年”字样尚可辨认。钟楼东边有一水井,即使是大旱之年,水位不降,清澈见底。康熙十一年《肥城县志》载:幽栖寺在城西三十五里,创于大唐,元大定元年重修。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