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大板还在,好阿婆、大北岛、韩国欧巴都来了
韩国雪糕全十元起,一元以下的雪糕只剩本地货了
2015年06月12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多数卖雪糕的地方,都像十亩园小区里的这家店一样,摆着大大小小几个冰柜。                   本报记者 刘雅菲 摄
  3D打印版大白冰淇淋,可爱又可口。    本报记者 王倩 摄
     高温夏日历来是雪糕厂家必争的黄金时段,与往年相比,济南的冷食市场竞争变得更激烈:传统大品牌、新奇的新品牌、本地老品牌都在这个夏天行动了起来。送冰箱、补电费,为了争夺市场,雪糕厂商也真是拼了。

  本报记者  王 倩
      刘雅菲
三元纯天然雪糕卖得俏 韩国雪糕全都十元起
  “您看看我们家的冰箱,比这个更小巧,还好看。”说这话的人不是在推销冰箱,而是在推销雪糕。
  去年,在阳光舜城附近做冷饮生意的李先生接触了一个全新的卖雪糕的模式:“免费放在这里一个冰箱,电费还给补贴,之前别的品牌放冰柜,都得交押金。”对李先生而言,用这种模式卖雪糕,除了占点地方,不需要有什么投入,就这样他卖了一年的东北大板。
  还有一种叫做“大北岛”的雪糕也来到了济南,“我们来得有些晚,是去年6月份才来到济南打市场。”大北岛雪糕济南区域经理马先生告诉记者,去年他们一共布了200台冰柜,今年又增加了一些自有冰柜的销售点。
  要想在市场上占优势,来得早很重要。“今年年初,天还挺冷的时候,就有人拿着宣传材料来推销一种叫‘好阿婆’的雪糕,”在十亩园附近卖了近20年雪糕的王女士对这种卖法感到挺新奇:“第一个月补贴100块钱的电费,第二个月补贴80块,从第三个月开始虽然不补钱了,但是每个月都会留下一些雪糕。”
  要想把眯着眼微笑的“好阿婆”请到店里,可不太容易。“我们也想卖这个牌子,但是进不来货。因为一定的范围内只能有一家卖的,这个小区已经有一家了。”在阳光舜城商业街上买雪糕的一个商户告诉记者。  
  “这些雪糕基本上打的都是纯天然的牌,不很注重包装,吃这些雪糕的时候能尝到小时候的味道。”作为“雪糕控”,每次见到这些新品李女士都要尝一尝:“这些雪糕跟商量好了似的,除了‘好阿婆’有一款卖五块,其他的都是统一价三块钱。”
  “韩国原装进口”、“可以吸的冰淇淋”,在曲水亭街一家商店门口,摆着一个大冰柜,冰柜里的雪糕、冰淇淋也跟平时见到的不太一样。“不管是甜筒还是雪糕,长得都很长,在别的地方没见过。”市民彭女士说,其中一种可以吸的冰淇淋,外包装看起来和可以吸的果冻差不多。“包装上面有一个‘欧巴’笑得挺甜,吸引我买了一个”,不过160毫升的一袋冰淇淋要14块钱。据商店的工作人员介绍,这一品牌的雪糕、冰淇淋价格全都在10元以上,平时有不少人来买,基本都是年轻人。

从十几岁吃到快三十 “四个圈”还是那四个圈
  看看每个雪糕店的冰柜,里面可能没有东北大板、没有好阿婆,但肯定能找到“四个圈”、“巧乐兹”、“冰工厂”之类的雪糕,它们卖了多年。
  “我这边一直是这些大品牌的主流雪糕卖得好,”洪家楼附近一家雪糕店的店主说,“时间越长的雪糕,老客户就越多。”
  在当年刚上市的时候,“四个圈”的零售价在1.5元左右。“那时候我才上初中,1.5元的雪糕绝对是高端雪糕了”,市民刘女士说,“现在我都快30岁了,四个圈零售价才刚刚涨到两块钱。”
  相较于这些年的物价,雪糕的价格的确是涨得不多。“原来都是批发商从厂家进货,零售点再从批发商进货,现在批发商基本都没了,是厂家直接在送货,中间环节减少了。”王女士说。梁女士曾经做过雪糕批发的生意,现在早已转行,“雪糕批发还得租冷库什么的,成本不小,但是利润却很低,没什么干头。”

本地雪糕地盘越来越小了
  现在济南市场上一元以下的雪糕,可能就只剩本地品牌还在生产了。“咱们济南人都能吃惯自己的品牌,而且济南本地品牌最大的特点就是实惠。”在阳光舜城卖雪糕的张女士说。
  虽然销路很好,但是作为济南本地最大的雪糕品牌,群康近期的供货却不太正常。“前几天一直没货,这两天刚要来货,送货的人说是因为工厂没钱生产。”王女士说,“群康的雪糕其实很好吃,卖得也不错,但价格便宜导致利润很低。”
  记者了解到,群康的代表产品“爽”,商户卖一支能挣一毛钱,而卖一支“东北大板”这类的雪糕能挣到一块钱。“咱们本地的雪糕就不能把利润也提高一些吗?”王女士说。
  并非群康不想提高利润,而是经营遇到了困难。“前年刚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时,我们在济南的市场占有率能有70%,去年也有60%,但今年,估计连10%都没有。”群康集团董事长于宏昌在接受采访时无奈地说。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