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上观光游,小村有看点、玩点
见山、见水、见文化,邹城小村留住美丽乡愁
2015年06月12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以往的垃圾坑塘,变成景观池。
     文/图 本报记者 康宇

  柳下邑村的300多棵古树一棵没砍,溪湖厂村的“溪湖月夜”美景又重现了,在美丽乡村建设中,邹城市靠山发展观光游,借景发展采摘游,用文物古迹增加小村的魅力。这种见山、见水、见文化的发展模式,让小村留住真正的美丽乡愁。
保护百年古树,留住乡村记忆
  一条整洁的大道贯穿整个村子,路两旁散布着白墙黑瓦,房前绿树林立,一条小河环绕村庄,这里是邹城市看庄镇的柳下邑村。
  柳下邑村曾是春秋时期鲁大夫柳下惠的食邑,村里至今还留有铁板、圣桥、圣井和小柳泉等文物古迹。
  “我们这里有300多棵古树,都是百年以上,其中树龄最长的有上千年。”该村的一位负责人介绍,这些古树都被保存下来了。在美丽乡村建设中,村里依托文物古迹,按照景区的标准建设了柳下祠、小柳泉景点,重点挖掘了柳下惠的故事,并收录到看庄乡村记忆历史文化篇。
  在邹城,这样古韵古香、处处见绿的村庄并不是特例。在中心店镇溪湖厂村,古时村北有一小溪,常年流水,积水成湖,形成了“溪湖月夜”的美景,被誉为中心古八景之一。村里依托美景发展休闲采摘游,成立林果合作社,吸引大批市民前来采摘。
  “为突出乡土气息,我们修缮保护村内40余处古民居,保护百年以上古枣树100余株,形成了一片天然古枣树林景观。”村民林立介绍,村里随处可见各类树木,包括柿子、槐树等乡土树1000余棵,各类灌木5万余株。新建的广场4500平方米,与原有枣林杏园相结合,既没有破坏原有植被还为村民提供了休憩、健身的场所,被吸引而来的采摘游客,让户均增收1万余元。
发展观光游,富民又美了小村
  五宝庵山和莫亭湖湿地周围的乡镇发展观光农业,美了乡村,富了百姓。
  香城镇石古墩村,美丽乡村建设正如火如荼地进行中。村里道路纵横交错、干净整洁,一座座白墙灰顶的民居古朴典雅,加上绿植、小桥、亭榭、广场等景观元素,让人仿佛置身江南小镇。沿河广场的施工已完成,曲折的石板小路、十步一景的精心设置已初具雏形。
  “我们规划的主题是‘梦回乡音、缤纷石鼓’定位于观光、休闲、旅游为一体的旅游特色乡村。”石古墩村村委会一位负责人介绍,石古墩村本身有着山、水、村落、农田资源为基础景观,并且在省级湿地公园莫亭湖湿地的辐射范围内。设计建设完成之后,主要以休闲度假、庭院展示与乡村体验为主,并配合文化展示、手工艺交易、民俗演绎等活动,满足大众体验观光中的休闲需要。
  中心店镇小元村则治理“垃圾填村”的问题,臭水坑变身景观湖。村民王力严介绍,我们村过去被垃圾包围着,村子中央有个大坑塘,是雨季村里泄洪用的。不少村民因为懒得多走路,任意往里面倒垃圾,垃圾日渐堆积、臭气冲天,特别风一吹便扩散到村里。村民们每天下地干活,一出村就被熏得头晕恶心。
  面对“垃圾填村”的问题,村民们动手治理,并且将坑塘进行生态化整治,建设亲水平台、石板拱桥、生态小路,栽植流水、水杉、草坪及水生鸢尾等植物,改善了环境、增加了村庄灵气,村民有了休闲活动场所。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